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液晶的简介 | 第12-16页 |
1.1.1 液晶的种类 | 第13-15页 |
1.1.2 液晶的重要性质 | 第15-16页 |
1.2 液晶传感器 | 第16-18页 |
1.2.1 液晶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 第16页 |
1.2.2 液晶传感器的基底构建 | 第16-18页 |
1.3 液晶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1 蛋白分析 | 第18-19页 |
1.3.2 核酸分析 | 第19-20页 |
1.3.3 其它生物分子分析 | 第20-21页 |
1.3.4 液晶生物传感器的展望 | 第21页 |
1.4 本论文的构想 | 第21-23页 |
第2章 乙酰胆碱酯酶液晶生物传感技术用于有机磷的识别检测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2 基底清洗及处理 | 第25页 |
2.2.3 基底硅烷化 | 第25页 |
2.2.4 乙酰胆碱酯酶的固定 | 第25页 |
2.2.5 抑制酶的组装 | 第25页 |
2.2.6 检测抑制的酶的活化 | 第25-26页 |
2.2.7 液晶盒子的制作及图像采集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2.3.1 检测原理 | 第26-27页 |
2.3.2 不同表面修饰基底的SEM表征 | 第27-28页 |
2.3.3 有机磷浓度的优化 | 第28-29页 |
2.3.4 复活剂浓度的优化 | 第29-30页 |
2.3.5 复活剂时间的优化 | 第30-31页 |
2.3.6 有机磷化合物识别检测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核酸酶切的非标记型液晶生物传感器对L-组氨酸的检测研究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3.2.2 基底清洗及处理 | 第35页 |
3.2.3 基底硅烷化 | 第35页 |
3.2.4 捕获探针的固定 | 第35-36页 |
3.2.5 杂交反应以及L-组氨的检测 | 第36页 |
3.2.6 液晶盒子的制作及图像采集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 检测原理 | 第36-38页 |
3.3.2 凝胶电泳分析表征 | 第38-39页 |
3.3.3 基底硅烷化试剂浓度的优化 | 第39-40页 |
3.3.4 捕获探针的浓度优化 | 第40-41页 |
3.3.5 杂交反应以及L-组氨酸液晶生物传感检测响应 | 第41-42页 |
3.3.6 液晶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检测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液晶-水界面液晶取向变化的液晶生物传感用于L-组氨酸的检测研究 | 第44-54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4.2.2 基底预处理 | 第45页 |
4.2.3 基底硅烷化 | 第45-46页 |
4.2.4 掺杂SDS的液晶制备 | 第46页 |
4.2.5 液晶池组装 | 第46页 |
4.2.6 L-组氨酸的检测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3.1 检测原理 | 第46-47页 |
4.3.2 荧光分析表征 | 第47-48页 |
4.3.3 组装SDS的浓度优化 | 第48-49页 |
4.3.4 DNAzyme浓度优化考察 | 第49-50页 |
4.3.5 DNAzyme吸附时间考察 | 第50-51页 |
4.3.6 传感器对L-组氨酸检测响应时间考察 | 第51页 |
4.3.7 传感器对L-组氨酸检测 | 第51-52页 |
4.3.8 液晶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检测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