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媒介形象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二)老年群体媒介形象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三)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页 |
三 研究方法、问题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网络中的涉老热点事件及报道 | 第19-37页 |
第一节 典型涉老热点事件梳理 | 第19-23页 |
一 道德意识的争论:“扶老人”、老人要求让座类关键性事件 | 第19-21页 |
二 公共意识的质疑:广场舞大妈、老年暴走团相关关键性事件 | 第21-22页 |
三 同情心理的表达:老人被骗类关键性事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涉老热点事件的媒介呈现 | 第23-37页 |
一 报道样本选择及类目建构 | 第23-25页 |
二 报道内容分析 | 第25-37页 |
第二章 涉老热点事件报道中老年群体媒介形象呈现及问题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媒介报道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 | 第37-42页 |
一 老年人角色属性分析 | 第37-38页 |
二 老年人形象特点分析 | 第38-42页 |
第二节 负面形象传播引发的问题 | 第42-46页 |
一 形成标签化报道模式下的污名 | 第43-44页 |
二 影响传统孝文化传承及老年群体亚文化架构 | 第44-45页 |
三 造成现实中对老年人关爱的减少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涉老热点事件中老年负面形象成因 | 第46-53页 |
第一节 深层矛盾:现实社会情景中引发 | 第46-48页 |
一 老龄问题突出,政策制定缺位 | 第46-47页 |
二 社会转型与道德恐慌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媒介再现:失衡的媒体报道中形成 | 第48-50页 |
一 网络媒介商业化 | 第48-49页 |
二 新闻集群效应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推波助澜:网络舆论中固化 | 第50-53页 |
一 网络传播中老年话语权的缺位 | 第50-51页 |
二 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场效应”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正向建构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思考 | 第53-62页 |
第一节 政府:完善社会治理,满足多元群体利益诉求 | 第53-55页 |
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老年人精神赡养 | 第53-54页 |
二 健全信息监管与过滤机制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媒介:避免标签思维,引导公众认知 | 第55-57页 |
一 全面呈现老年人形象,客观平衡报道 | 第55页 |
二 要“趋热”,更要“识热” | 第55-56页 |
三 增强把关力度与从业者人文素养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公众:提升媒介素养,增强群体认同 | 第57-59页 |
一 提升自身媒介素养,避免人云亦云 | 第57-58页 |
二 增强理解沟通与多元群体身份认同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国外老龄化问题及热点事件的媒体策略启示 | 第59-62页 |
一 国外应对老龄化的媒体策略启示 | 第59-60页 |
二 国外热点事件报道启示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