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8页
        2.1.1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第18页
        2.1.2 网络化治理第18页
    2.2 网络化治理理论第18-19页
        2.2.1 调整价值观念,建立信任关系第18-19页
        2.2.2 建立激励机制第19页
        2.2.3 绩效控制与测量第19页
    2.3 网络化治理运用于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的可行性第19-22页
        2.3.1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的重难点第19-20页
        2.3.2 网络化治理的重要作用第20-22页
第三章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案例分析第22-28页
    3.1 昆明新机场桥梁坍塌事故第22-24页
        3.1.1 事故概述第22页
        3.1.2 事故直接原因第22-23页
        3.1.3 深层次原因第23-24页
    3.2 近期“问题保障房”事故分析第24-26页
        3.2.1 事故概述第24页
        3.2.2 事故原因分析第24-26页
    3.3 案例分析结果对监管的启示第26-28页
        3.3.1 强化执业资格,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第26页
        3.3.2 要督促施工单位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第26页
        3.3.3 提高工程监理的威信,充分发挥监理的质量安全控制作用第26-27页
        3.3.4 加强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管理,做好工程分包的监督管理第27页
        3.3.5 加大质量安全管理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第27-28页
第四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建筑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4.1. 政府监管存在滞后性第28-31页
        4.1.1 监管人员和经费不足,监管力量亟待加强第28页
        4.1.2 政府监管模式相对滞后,监管定位比较模糊第28-29页
        4.1.3 监督执法力度不足,监管效力有待加强第29页
        4.1.4 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部门间联动机制不健全第29-30页
        4.1.5 公共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第30-31页
    4.2 各参与主体参与意识弱第31-33页
        4.2.1 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第31页
        4.2.2 建筑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尚处在起步建设阶段第31-32页
        4.2.3 公共建筑监管的社会监督机制亟待完善第32页
        4.2.4 行业协会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32-33页
    4.3 测量和监控体系不健全第33-34页
        4.3.1 提供服务成效不明确,难以测量第33页
        4.3.2 监管体系不健全第33-34页
第五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建筑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39页
    5.1 政府部门缺乏激励机制第34-35页
        5.1.1 缺乏有效的奖罚机制第34页
        5.1.2 没有建立长期的绩效评价体系第34-35页
    5.2 各参与主体缺乏配合管理第35-38页
        5.2.1 政府单一监管主体力量薄弱第35-36页
        5.2.2 社会其他组织缺乏配合管理积极性第36-38页
    5.3 网络绩效测量和监控评估系统不完善第38-39页
        5.3.1 绩效测量系统不健全第38页
        5.3.2 监控评估系统不健全第38-39页
第六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的建筑监管对策研究第39-44页
    6.1 构建激励机制,提升监管效率第39-41页
        6.1.1 构建财政奖励机制第39-40页
        6.1.2 构建经济处罚机制第40页
        6.1.3 构建绩效评估机制第40-41页
    6.2 实施多部门联合管理确保监督全面到位第41-42页
        6.2.1 将政府作为监管组合方案中的执行控制位置第41页
        6.2.2 发挥建筑行业及中介机构的监管积极性第41-42页
        6.2.3 加大媒体和公众介入力度第42页
    6.3 建立绩效测量和监控系统第42-44页
        6.3.1 建立绩效测量系统第42-43页
        6.3.2 建立全过程工程质量监控系统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迫对流环境下单油滴燃烧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T集团供应链成本优化及协调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