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1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 | 第18页 |
2.1.2 网络化治理 | 第18页 |
2.2 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1 调整价值观念,建立信任关系 | 第18-19页 |
2.2.2 建立激励机制 | 第19页 |
2.2.3 绩效控制与测量 | 第19页 |
2.3 网络化治理运用于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2.3.1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的重难点 | 第19-20页 |
2.3.2 网络化治理的重要作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公共建筑质量监管案例分析 | 第22-28页 |
3.1 昆明新机场桥梁坍塌事故 | 第22-24页 |
3.1.1 事故概述 | 第22页 |
3.1.2 事故直接原因 | 第22-23页 |
3.1.3 深层次原因 | 第23-24页 |
3.2 近期“问题保障房”事故分析 | 第24-26页 |
3.2.1 事故概述 | 第24页 |
3.2.2 事故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3.3 案例分析结果对监管的启示 | 第26-28页 |
3.3.1 强化执业资格,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 第26页 |
3.3.2 要督促施工单位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 第26页 |
3.3.3 提高工程监理的威信,充分发挥监理的质量安全控制作用 | 第26-27页 |
3.3.4 加强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管理,做好工程分包的监督管理 | 第27页 |
3.3.5 加大质量安全管理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建筑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4.1. 政府监管存在滞后性 | 第28-31页 |
4.1.1 监管人员和经费不足,监管力量亟待加强 | 第28页 |
4.1.2 政府监管模式相对滞后,监管定位比较模糊 | 第28-29页 |
4.1.3 监督执法力度不足,监管效力有待加强 | 第29页 |
4.1.4 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部门间联动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4.1.5 公共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 第30-31页 |
4.2 各参与主体参与意识弱 | 第31-33页 |
4.2.1 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 第31页 |
4.2.2 建筑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尚处在起步建设阶段 | 第31-32页 |
4.2.3 公共建筑监管的社会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 第32页 |
4.2.4 行业协会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第32-33页 |
4.3 测量和监控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4.3.1 提供服务成效不明确,难以测量 | 第33页 |
4.3.2 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公共建筑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9页 |
5.1 政府部门缺乏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5.1.1 缺乏有效的奖罚机制 | 第34页 |
5.1.2 没有建立长期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34-35页 |
5.2 各参与主体缺乏配合管理 | 第35-38页 |
5.2.1 政府单一监管主体力量薄弱 | 第35-36页 |
5.2.2 社会其他组织缺乏配合管理积极性 | 第36-38页 |
5.3 网络绩效测量和监控评估系统不完善 | 第38-39页 |
5.3.1 绩效测量系统不健全 | 第38页 |
5.3.2 监控评估系统不健全 | 第38-39页 |
第六章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的建筑监管对策研究 | 第39-44页 |
6.1 构建激励机制,提升监管效率 | 第39-41页 |
6.1.1 构建财政奖励机制 | 第39-40页 |
6.1.2 构建经济处罚机制 | 第40页 |
6.1.3 构建绩效评估机制 | 第40-41页 |
6.2 实施多部门联合管理确保监督全面到位 | 第41-42页 |
6.2.1 将政府作为监管组合方案中的执行控制位置 | 第41页 |
6.2.2 发挥建筑行业及中介机构的监管积极性 | 第41-42页 |
6.2.3 加大媒体和公众介入力度 | 第42页 |
6.3 建立绩效测量和监控系统 | 第42-44页 |
6.3.1 建立绩效测量系统 | 第42-43页 |
6.3.2 建立全过程工程质量监控系统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