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20页 |
第一章 台儿庄大战的历史现场与文学记忆 | 第20-36页 |
第一节 台儿庄大战: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台儿庄火线中的文艺轻骑兵 | 第23-30页 |
一、文艺界的抗战行动 | 第24-26页 |
二、中外记者奔赴台儿庄火线 | 第26-28页 |
三、文艺工作者的台儿庄巡礼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台儿庄战役的文艺纪念活动 | 第30-36页 |
一、台儿庄大捷后的“扩大宣传周”活动 | 第30-31页 |
二、文艺界追悼台儿庄大战将领 | 第31-33页 |
三、台儿庄战役文艺纪念活动的意义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纪实与宣传:台儿庄战役的即时性书写 | 第36-56页 |
第一节 亲临沙场传战讯:文艺通讯中的台儿庄血战 | 第37-42页 |
一、理性的温度——范长江笔下的台儿庄大战 | 第37-39页 |
二、存真求实——陆诒健笔绘大战尘烟 | 第39-40页 |
三、率性与奔放——谢冰莹的台儿庄大战书写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浩然正气写历史:台儿庄战役与报告文学的真实呈现 | 第42-49页 |
一、作为战斗武器的报告文学 | 第42-44页 |
二、《津浦北线血战记》:“冷”的事实和“热”的情感 | 第44-47页 |
三、郁达夫的台儿庄慰劳报告与文人气质的体现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旧瓶新酒”颂捷报:台儿庄战役与通俗文艺的传唱 | 第49-56页 |
一、作为“战斗号角”的通俗文艺 | 第49-51页 |
二、通俗文艺中的台儿庄大战 | 第51-53页 |
三、台儿庄大战与冯玉祥的通俗文艺写作 | 第53-56页 |
第三章 诗歌与戏剧:台儿庄战役的审美呈现 | 第56-77页 |
第一节 诗歌:台儿庄战役中的战歌与赞歌 | 第56-68页 |
一、台儿庄战役诗歌的“同声歌唱” | 第57-59页 |
二、醒狮之吼:台儿庄大战诗词中的战歌 | 第59-63页 |
三、龙战于野:台儿庄大战诗词中的赞歌 | 第63-68页 |
第二节 戏剧:舞台上的烽火与人事 | 第68-77页 |
一、作为“艺术急先锋”的中国现代戏剧 | 第68-70页 |
二、《台儿庄》:记录中国一个胜利的开始 | 第70-73页 |
三、《张自忠》:一个抗日民族英雄 | 第73-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