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雾计算的交通灯智能调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智能交通和雾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智能交通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智能交通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雾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组织结构 | 第13页 |
1.4 本章总结 | 第13-16页 |
2 雾计算与交通灯控制方式 | 第16-24页 |
2.1 雾计算 | 第16-20页 |
2.1.1 雾计算概述 | 第16-18页 |
2.1.2 雾计算应用 | 第18-19页 |
2.1.3 雾计算和云计算差异与联系 | 第19-20页 |
2.2 道路的定义 | 第20-21页 |
2.3 交通信号及其通行行为概述 | 第21-22页 |
2.3.1 交通信号 | 第21页 |
2.3.2 交叉路口通行行为概述 | 第21-22页 |
2.4 交通灯控制方式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基于雾计算的交通灯智能调控机制 | 第24-38页 |
3.1 模块设计 | 第24-27页 |
3.1.1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5-26页 |
3.1.2 雾计算模块 | 第26-27页 |
3.1.3 交通灯控制模块 | 第27页 |
3.2 算法设计 | 第27-30页 |
3.2.1 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的影响因子 | 第27页 |
3.2.2 交通灯智能调控算法模型 | 第27-29页 |
3.2.3 系统工作流程图 | 第29-30页 |
3.3 算法实现 | 第30-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8-54页 |
4.1 仿真平台 | 第38页 |
4.2 工程结构 | 第38-39页 |
4.3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39-52页 |
4.3.1 单路口区域 | 第39-41页 |
4.3.2 双路口区域 | 第41-44页 |
4.3.3 三路口区域 | 第44-51页 |
4.3.4 意外状况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