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集装箱的表皮设计实践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情况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1.5.1 国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1.5.2 国内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1.6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退役集装箱再生设计的理念与意义分析 | 第15-19页 |
2.1 退役集装箱再生设计的意义 | 第15-17页 |
2.1.1 退役集装箱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2 退役集装箱中的优势 | 第16页 |
2.1.3 退役集装箱中的文化内涵 | 第16-17页 |
2.2 退役集装箱与再生设计 | 第17-19页 |
2.2.1 退役集装箱再生设计的观念 | 第17-18页 |
2.2.2 退役集装箱再生设计的范畴 | 第18页 |
2.2.3 退役集装箱再生设计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3章 退役集装箱表皮设计的方法研究 | 第19-25页 |
3.1 表皮平面壁画 | 第19-20页 |
3.2 现成品参与式设计 | 第20-21页 |
3.3 表皮微处理设计 | 第21-22页 |
3.4 错位形态设计 | 第22页 |
3.5 表皮解构设计 | 第22-23页 |
3.6 雕塑化设计 | 第23-24页 |
3.7 再整合设计 | 第24-25页 |
第4章 集装箱表皮设计的实际案例 | 第25-32页 |
4.1 海上巡展《伊丽莎白的眼睛》 | 第25-27页 |
4.2 魁北克老港口《溢出》 | 第27页 |
4.3 美国游牧博物馆 | 第27-28页 |
4.4 西北墙艺术节的集装箱绘画 | 第28-29页 |
4.5 《红》上海集装箱艺术商业模块 | 第29-30页 |
4.6 涅槃—鲨鱼 | 第30页 |
4.7 垃圾艺术《自我容纳》 | 第30-32页 |
第5章 实际参与项目与艺术实践 | 第32-47页 |
5.1 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中德艺术项目实践介绍 | 第32-33页 |
5.1.1 集装箱在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5.1.2 蓝色集装箱项目的设计理念 | 第33页 |
5.2 毕业设计实践 | 第33-43页 |
5.2.1 设计定位 | 第33-35页 |
5.2.2 设计过程 | 第35-41页 |
5.2.3 表达的相关含义 | 第41-43页 |
5.3 设计实践成果与实践小结 | 第43-47页 |
5.3.1 设计实践成果 | 第43-46页 |
5.3.2 设计实践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