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成都地铁十八号线龙泉山隧道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的背景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1.2.1 水文地质结构研究第14-15页
        1.2.2 隧道涌水预测研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龙泉山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第20-34页
    2.1 隧址区自然地理特征第20-2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页
        2.1.2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1.3 气象特征第21-22页
    2.2 隧址区地层岩性第22-26页
        2.2.1 第四系全新统第22页
        2.2.2 白垩系上白垩统第22-23页
        2.2.3 侏罗系上侏罗统第23页
        2.2.4 侏罗系中侏罗统第23-26页
    2.3 隧址区地质构造第26-29页
    2.4 隧址区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第29-32页
        2.4.1 不良地质与评价第29-31页
        2.4.2 特殊性岩土第31-32页
        2.4.3 放射性与地温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第34-46页
    3.1 地表水第34页
    3.2 地下水赋存特征第34-35页
        3.2.1 孔隙潜水第34-35页
        3.2.2 基岩裂隙水第35页
    3.3 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第35-37页
    3.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第37-38页
    3.5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第38-45页
        3.5.1 水质分析第38-42页
        3.5.2 地下水的化学参数分析第42-43页
        3.5.3 侵蚀性分析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龙泉山隧道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建立第46-68页
    4.1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第46-49页
        4.1.1 隧道进口端水文单元第48页
        4.1.2 龙泉驿断层水文单元第48页
        4.1.3 卧龙寺向斜水文单元第48页
        4.1.4 龙泉驿背斜水文单元第48-49页
        4.1.5 马鞍山断层水文单元第49页
        4.1.6 隧道出口端水文单元第49页
    4.2 岩体渗透特性研究第49-53页
        4.2.1 抽水试验分析第51-52页
        4.2.2 渗透特性与埋深关系研究第52-53页
    4.3 基于ANSYS建模的理论分析第53-58页
        4.3.1 ANSYS软件介绍第53-55页
        4.3.2 渗流场与热传导温度场的相似性理论分析第55-58页
    4.4 隧道涌水预测的模型与演算第58-65页
    4.5 模拟结果分析第65-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隧道涌水预测的对比评价第68-76页
    5.1 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第68-71页
    5.2 地下水动力学法第71-73页
    5.3 模拟预测与常规方法的对比评价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地图中道路网结构复杂性与显示级别的关联分析
下一篇:富顺沱江特大桥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