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栅传感器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时栅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时栅测量原理及信号特性分析 | 第16-26页 |
2.1 时空转换测量原理 | 第16-19页 |
2.2 场式时栅原理 | 第19-20页 |
2.3 传感器信号特性分析 | 第20-24页 |
2.3.1 三相激励信号模型 | 第20-22页 |
2.3.2 电行波信号模型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时栅传感器典型误差机理研究与健康状况预测 | 第26-36页 |
3.1 激励信号误差机理研究 | 第26-29页 |
3.1.1 激励信号相位不正交 | 第26-27页 |
3.1.2 激励信号幅值不相等 | 第27-28页 |
3.1.3 激励信号误差与感应信号关系 | 第28-29页 |
3.2 特征参数选取 | 第29-31页 |
3.3 健康状况诊断方法 | 第31-34页 |
3.3.1 组合预测模型 | 第31-32页 |
3.3.2 时栅传感器健康状态诊断 | 第32-33页 |
3.3.3 评价模型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多模型数据趋势预测 | 第36-58页 |
4.1 数据预处理 | 第36-40页 |
4.1.1 传感器数据采集及特点分析 | 第37页 |
4.1.2 数据插值 | 第37-38页 |
4.1.3 低通滤波比较 | 第38-40页 |
4.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0-44页 |
4.2.1 小波变换原理 | 第40-42页 |
4.2.2 小波变换应用及选取 | 第42-44页 |
4.3 数据趋势预测方法 | 第44-54页 |
4.3.1 自回归预测 | 第45-48页 |
4.3.2 灰色模型预测 | 第48-49页 |
4.3.3 BP神经网络预测 | 第49-52页 |
4.3.4 RBF神经网络预测 | 第52-54页 |
4.4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多模块趋势预测比较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时栅传感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与系统设计 | 第58-80页 |
5.1 监控系统功能分析与系统方案 | 第58-63页 |
5.1.1 系统功能分析 | 第58页 |
5.1.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58-60页 |
5.1.3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第60-63页 |
5.2 时栅传感器网络化硬件平台搭建 | 第63-69页 |
5.2.1 网络化硬件平台设计 | 第63-69页 |
5.2.2 数据采集模块网络化的实现 | 第69页 |
5.3 时栅传感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 第69-75页 |
5.3.1 监控系统各层集成通信网络和协议选择 | 第69-71页 |
5.3.2 应用层传输协议包 | 第71-73页 |
5.3.3 连接方式的选择 | 第73页 |
5.3.4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节点信号上传 | 第73-74页 |
5.3.5 线程池技术 | 第74-75页 |
5.4 时栅传感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5-78页 |
5.4.1 数据库设计 | 第75页 |
5.4.2 服务器端设计 | 第75-76页 |
5.4.3 预警功能模块 | 第76-77页 |
5.4.4 数据管理模块 | 第77-78页 |
5.4.5 配置管理模块 | 第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 监控系统测试及实现效果展示 | 第80-90页 |
6.1 监控系统测试 | 第80-85页 |
6.1.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80-81页 |
6.1.2 以太网通信功能测试 | 第81-82页 |
6.1.3 健康状况诊断功能测试 | 第82-85页 |
6.2 监控系统实现效果 | 第85-88页 |
6.2.1 数据监控 | 第85-86页 |
6.2.2 历史数据 | 第86页 |
6.2.3 告警信息 | 第86-87页 |
6.2.4 监控配置 | 第87页 |
6.2.5 软件设置 | 第87-88页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90-92页 |
7.1 总结 | 第90-91页 |
7.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