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机理 | 第10-13页 |
1.3 影响半导体光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 第13-17页 |
1.3.1 晶型及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1.3.2 颗粒尺寸及比表面积 | 第14-15页 |
1.3.3 能带位置 | 第15-17页 |
1.4 钒酸盐类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7-19页 |
1.4.1 钒酸盐类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焦钒酸锌 | 第18-19页 |
1.5 半导体光催化剂合成方法 | 第19-23页 |
1.5.1 水热法 | 第19-20页 |
1.5.2 超声化学合成法 | 第20-23页 |
1.5.2.1 超声化学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1.5.2.2 超声化学的应用及进展 | 第21-23页 |
1.6 本论文的工作的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7页 |
2.2.1 光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25页 |
2.2.2 光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第25页 |
2.2.3 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质表征 | 第25页 |
2.2.4 光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质表征 | 第25-26页 |
2.2.5 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表征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焦钒酸锌 | 第27-36页 |
3.1 本章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3.1 水热法制备焦钒酸锌的光吸收性能 | 第28-29页 |
3.3.2 水热法制备焦钒酸锌的光催化性能 | 第29-32页 |
3.3.3 水热法制备焦钒酸锌的结构 | 第32-34页 |
3.3.4 水热法制备焦钒酸锌的形貌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超声法制备焦钒酸锌 | 第36-59页 |
4.1 本章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4.2.2 测试与表征 | 第36-37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37页 |
4.3 超声法制备焦钒酸锌 | 第37-42页 |
4.3.1 焦钒酸锌的结构 | 第37-38页 |
4.3.2 焦钒酸锌的形貌 | 第38-40页 |
4.3.3 焦钒酸锌的光催化活性 | 第40-41页 |
4.3.4 焦钒酸锌的电化学能阻抗 | 第41-42页 |
4.4 反应液pH值对焦钒酸锌的影响 | 第42-47页 |
4.4.1 反应液pH值对焦钒酸锌结构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2 反应液pH值对焦钒酸锌形貌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3 反应液pH值对焦钒酸锌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 超声反应时间对焦钒酸锌性能的影响 | 第47-53页 |
4.5.1 超声时间对焦钒酸锌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2 超声时间对焦钒酸锌形貌的影响 | 第48-50页 |
4.5.3 超声时间对焦钒酸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5.4 高活性焦钒酸锌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52-53页 |
4.6 C_3N_4/Zn_3V_2O_7(OH)_2(H_2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3-57页 |
4.6.1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4.6.2 C_3N_4/Zn_3V_2O_7(OH)_2(H_2O)_2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53-54页 |
4.6.3 C_3N_4/Zn_3V_2O_7(OH)_2(H_2O)_2纳米材料的形貌 | 第54-55页 |
4.6.4 C_3N_4/Zn_3V_2O_7(OH)_2(H_2O)_2纳米材料的光吸收性质 | 第55-56页 |
4.6.5 C_3N_4/Zn_3V_2O_7(OH)_2(H_2O)_2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第56-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