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项目背景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页 |
1.5 设计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7 研究设计时间安排与工作流程 | 第14-15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旅游建筑小品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32页 |
2.1 旅游建筑小品的概念 | 第16-20页 |
2.1.1 旅游建筑小品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旅游建筑小品的特点 | 第16-18页 |
2.1.3 旅游建筑小品的分类 | 第18页 |
2.1.4 旅游建筑小品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 国外旅游建筑小品研究理论及成功案例研究 | 第20-22页 |
2.3 国内旅游建筑小品研究理论及成功案例研究 | 第22-27页 |
2.4 旅游建筑小品在国家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 第27-28页 |
2.4.1 生态方面 | 第27页 |
2.4.2 景观方面 | 第27页 |
2.4.3 情感方面 | 第27页 |
2.4.4 经济方面 | 第27页 |
2.4.5 文化方面 | 第27-28页 |
2.5 旅游建筑小品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2.5.1 相关设计理论概述 | 第28页 |
2.5.2 相关设计流程分析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云南河口及滇越铁路调研与分析 | 第32-44页 |
3.1 调研背景概述 | 第32页 |
3.2 云南河口的地理位置 | 第32-33页 |
3.3 云南河口的环境调研分析 | 第33-37页 |
3.3.1 自然环境 | 第33页 |
3.3.2 人文环境 | 第33-36页 |
3.3.3 经济环境 | 第36-37页 |
3.4 滇越铁路调研 | 第37-42页 |
3.4.1 滇越铁路的历史 | 第37-39页 |
3.4.2 与滇越铁路相关联的路桥及辅助建筑设施调研分析 | 第39-42页 |
3.4.2.1 滇越铁路的道桥调研分析 | 第39-40页 |
3.4.2.2 滇越铁路周边辅助建筑的风格特色研究 | 第40-42页 |
3.4.2.3 河口边境口岸中越铁路大桥调研分析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云南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观景台设计实施 | 第44-76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44页 |
4.2 项目概况 | 第44-48页 |
4.2.1 项目区位 | 第44-45页 |
4.2.2 项目现状分析 | 第45-48页 |
4.2.2.1 项目经济区域分析 | 第45-46页 |
4.2.2.2 项目周边环境分析 | 第46-48页 |
4.3 项目的前景及定位 | 第48-50页 |
4.3.1 项目的设计定位 | 第48-49页 |
4.3.2 项目的功能定位 | 第49页 |
4.3.3 项目设计的前景分析 | 第49-50页 |
4.4 设计概念及设计元素的分析 | 第50-52页 |
4.4.1 项目设计的概念 | 第50-51页 |
4.4.2 项目设计的元素 | 第51-52页 |
4.5 项目设计中的材料及工艺应用 | 第52-55页 |
4.5.1 材料应用分析 | 第52-54页 |
4.5.2 工艺实施研究 | 第54-55页 |
4.6 云南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观景台设计成果 | 第55-75页 |
4.6.1 总平面设计 | 第55-60页 |
4.6.1.1 观景台的观泉视线分析 | 第56-57页 |
4.6.1.2 各视点轴测困 | 第57-60页 |
4.6.2 观景台建筑平面图 | 第60-61页 |
4.6.3 观景台建筑剖面图 | 第61-62页 |
4.6.4 观景台平面功能布置图 | 第62-63页 |
4.6.5 观景台交通流线组织设计 | 第63-66页 |
4.6.6 观景台建筑立面图 | 第66-69页 |
4.6.7 观景台室内立面图 | 第69-73页 |
4.6.8 观景台室内剖面围、节点图 | 第73-75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毕业论文及设计总结 | 第76-78页 |
5.1、结论 | 第76-77页 |
5.2、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情况目录 | 第82-84页 |
附录B 论文图表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