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属性约简的子空间聚类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子空间聚类研究现状分析第13-14页
        1.2.2 属性约简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和理论第18-31页
    2.1 数据挖掘概述第18-23页
        2.1.1 数据挖掘概述第18-19页
            2.1.1.1 数据挖掘的定义第18页
            2.1.1.2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概述第18-19页
        2.1.2 聚类第19-23页
            2.1.2.1 聚类的定义第19-20页
            2.1.2.2 聚类研究的数据类型第20-21页
            2.1.2.3 聚类方法介绍第21-22页
            2.1.2.4 聚类算法的性能评价第22-23页
    2.2 粗糙集第23-25页
        2.2.1 粗糙集概述第23-24页
        2.2.2 粗糙集的应用第24-25页
    2.3 属性约简概述第25-27页
        2.3.1 基于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第26页
        2.3.2 Pawlak算法第26页
        2.3.3 启发式约简算法第26-27页
    2.4 子空间聚类第27-31页
        2.4.1 高维数据的特点第27页
        2.4.2 降维方法第27-28页
        2.4.3 典型的子空间聚类方法第28-29页
            2.4.3.1 自底向上的子空间聚类方法第28页
            2.4.3.2 自顶向下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第28-29页
            2.4.3.3 稀疏子空间聚类方法第29页
        2.4.4 聚类算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第29-31页
第三章 基于粒度决策熵的属性约简算法第31-43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粒度决策熵第32-36页
    3.3 基于粒度决策熵的属性约简算法ARGDE第36-39页
    3.4 实验结果第39-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面向类别型高维数据的子空间集成聚类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信息系统下的粒度决策熵第44-45页
    4.3 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第45-46页
    4.4 WODKM算法第46-47页
    4.5 面向类别型高维数据的子空间聚类算法SPECCH第47-52页
        4.5.1 子空间的划分第47-49页
        4.5.2 多轮K-modes聚类第49-50页
        4.5.3 子空间聚类集成第50-52页
            4.5.3.1 最大内聚度基准第50页
            4.5.3.2 聚类集成算法第50-52页
    4.6 实验第52-56页
        4.6.1 实验数据第52页
        4.6.2 评价指标第52-53页
        4.6.3 实验结果第53-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附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高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FBG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