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压缩感知的应用 | 第15页 |
1.4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5-18页 |
1.4.1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 第15-16页 |
1.4.2 论文工作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和技术追踪 | 第18-26页 |
2.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第18-19页 |
2.2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19-20页 |
2.3 测量矩阵的构造 | 第20-21页 |
2.4 信号重构算法 | 第21-24页 |
2.5 压缩感知的研究热点和所面临的问题 | 第24-26页 |
第3章 信号稀疏基的选取 | 第26-36页 |
3.1 信号的稀疏性要求 | 第26-28页 |
3.2 离散小波变换(DWT)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3.3 FT、DCT和DWT稀疏性比较 | 第30-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测量矩阵的优化 | 第36-44页 |
4.1 测量矩阵的构建要求 | 第36-38页 |
4.2 对0/1二值测量矩阵的优化过程 | 第38-40页 |
4.3 仿真实验 | 第40-43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逼近光滑L_0范数算法 | 第44-52页 |
5.1 非凸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页 |
5.2 逼近光滑L_0范数算法实现方法 | 第44-48页 |
5.3 仿真实验 | 第48-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初步应用与总结展望 | 第52-62页 |
6.1 压缩感知理论在SPM高分辨率成像系统上的初步应用 | 第52-59页 |
6.2 论文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 第59-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