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屏风艺术及其美学意义的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畴界定 | 第10-11页 |
1.1.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1.2 研究范畴界定 | 第10-11页 |
1.2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个人见解 | 第13-15页 |
第2章 中国屏风艺术的生成 | 第15-23页 |
2.1 作为家具形式的屏风的生成 | 第15-17页 |
2.2 作为绘画载体的屏风的生成 | 第17-18页 |
2.3 屏风的发展历程 | 第18-23页 |
第3章 屏风画的主要绘画题材 | 第23-49页 |
3.1 人物屏风 | 第23-31页 |
3.1.1 劝诫警示画 | 第23-24页 |
3.1.2 功臣画 | 第24-25页 |
3.1.3 仕女画 | 第25-27页 |
3.1.4 男性身后的屏风 | 第27-29页 |
3.1.5 女性背后的屏风 | 第29-31页 |
3.2 花鸟动物屏风 | 第31-36页 |
3.2.1 动物素材 | 第31-32页 |
3.2.2 花鸟素材 | 第32-36页 |
3.3 山水屏风的道家风范 | 第36-40页 |
3.3.1 山水屏风 | 第36-38页 |
3.3.2 诗中屏风 | 第38页 |
3.3.3 山水之道 | 第38-40页 |
3.3.4 画中的山水屏风 | 第40页 |
3.4 满含深情的书屏 | 第40-44页 |
3.4.1 展示书法的书屏 | 第40-42页 |
3.4.2 诗歌背景的书屏 | 第42-43页 |
3.4.3 符号化的书屏 | 第43-44页 |
3.5 “饰极返素”—素屏 | 第44-46页 |
3.6 “鉴以端身”—镜屏 | 第46-49页 |
第4章 :屏风的美学意义 | 第49-62页 |
4.1 屏风暗含的儒家美学—等级性 | 第49-50页 |
4.2 屏风营造的“情与景” | 第50-55页 |
4.2.1 屏风之景 | 第50-51页 |
4.2.2 屏风之情 | 第51-55页 |
4.3 屏风与屏风画的“意与象” | 第55-57页 |
4.4 屏风在画里画外的美学意义 | 第57-62页 |
4.4.1 画中屏风的美学意义 | 第57-59页 |
4.4.2 现实屏风的美学意义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