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论文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高校信息公开及其的评价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22页 |
2.1 高校信息公开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2.1.1 信息公开理伦 | 第18页 |
2.1.2 高校信息公开内在涵义 | 第18-19页 |
2.2 评价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2.2.1 评价概念 | 第19-20页 |
2.2.2 评价意义 | 第20-22页 |
3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的内涵与方案的制定 | 第22-26页 |
3.1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的内涵 | 第22页 |
3.2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方案的制定 | 第22-26页 |
3.2.1 高校信息公开的评价主体 | 第23页 |
3.2.2 高校信息公开的评价对象 | 第23-24页 |
3.2.3 高校信息公开的评价目的 | 第24-25页 |
3.2.4 高校信息公开的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4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39页 |
4.1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功能及具体原则 | 第26-28页 |
4.1.1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 第26-27页 |
4.1.2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具体原则 | 第27-28页 |
4.2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28-37页 |
4.2.1 采用网上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 | 第28-33页 |
4.2.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3-37页 |
4.3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5 高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39-52页 |
5.1 测评对象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9-44页 |
5.1.1 测评对象的选择 | 第40-41页 |
5.1.2 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 | 第41-44页 |
5.2 测评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5.2.1 总体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45-48页 |
5.2.3 各高校得分分析 | 第48-52页 |
6 结论 | 第52-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4页 |
6.1.1 论文总结 | 第52-53页 |
6.1.2 主要创新点 | 第53-54页 |
6.2 问题不足 | 第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