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社会矛盾的内涵、特征和机理 | 第16-26页 |
一、 社会矛盾的主要内涵 | 第16-18页 |
二、 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三、 社会矛盾的演化机理 | 第19-26页 |
第二章 社会矛盾预防的理论、功能与现状 | 第26-36页 |
一、 社会矛盾预防的理论阐释 | 第26-30页 |
二、 社会矛盾预防的功能价值 | 第30-32页 |
三、 社会矛盾预防的运行现状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案例比较:中国社会矛盾预防模式实证 | 第36-55页 |
一、 浙江枫桥模式:网格化管理 | 第36-39页 |
二、 四川遂宁模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第39-42页 |
三、 北京朝阳模式:一网·两库·三关 | 第42-46页 |
四、 吉林安图模式:群众诉求服务中心 | 第46-51页 |
五、 总结与借鉴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中国社会矛盾预防模式的推进策略 | 第55-62页 |
一、 认知层面:搞好宣传教育,培养社会理性 | 第55-56页 |
二、 环境层面: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 第56-57页 |
三、 制度层面:制定完善的制度、机制,确保预防的有序 | 第57-60页 |
四、 关系层面:动用社会关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