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研究的确立第11-15页
        1.1.1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的初衷第11页
        1.1.2 题目的确定第11-13页
            1.1.2.1 时间范围严格定位到八十年代建设的居住区第11-12页
            1.1.2.2 研究对象确定为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第12页
            1.1.2.3 环境处理办法从改造更新变更为更新再利用,再到改造第12-13页
        1.1.3 新型城镇化形式下的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建设于八十年代的居住区环境改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探索适应当代发展的旧居住区的环境改造办法第15-16页
            1.2.1.1 改善旧居住区的交通格局,提高社区内居民出行安全性第15页
            1.2.1.2 改良旧居住区内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停车场地,满足居民需求第15-16页
            1.2.1.3 发扬旧居住区现有资源优势,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第16页
            1.2.1.4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将旧居住区打造为新时代良好的人居环境第16页
            1.2.1.5 提升旧居住区环境设施品质,改善旧居住区居民的现代居住体验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满足居民需求,促进旧居住区发展与时俱进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八十年代建设的居住区的环境现状与改造办法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1 文献查阅与归纳总结法第18页
        1.4.2 实践调查与案例研究法第18-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0页
2 旧居住区的环境改造理论与实践第20-29页
    2.1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第20-24页
        2.1.1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第20-21页
            2.1.1.1 不断的聚集和扩散第21页
            2.1.1.2 不均衡发展第21页
            2.1.1.3 资源消耗转向可持续第21页
        2.1.2 城市复兴的发展与特征第21-24页
            2.1.2.1 工业化初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1-22页
            2.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后工业化时代第22页
            2.1.2.3 后工业化时代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第22页
            2.1.2.4 后工业化时代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第22-23页
            2.1.2.5 案例分析——英国城市复兴第23-24页
        2.1.3 小结第24页
    2.2 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24页
    2.3 国内外旧居住区的环境改造理论与实践第24-29页
        2.3.1 国外情况——百家争鸣,各有所长第24-26页
            2.3.1.1 法国巴黎的特殊土地利用规划第25页
            2.3.1.2 美国的邻里保护与复兴第25-26页
        2.3.2 国内情况——不断探索、变革、发展的发展与改造方法第26-28页
        2.3.3 小结第28-29页
3 八十年代建设的居住区环境现状与改造的需求分析第29-50页
    3.1 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分析第29-36页
        3.1.1 需求的重要性第29-30页
        3.1.2 不同年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内容第30-34页
            3.1.2.1 儿童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内容(以幼儿与学龄儿童为主)第30-33页
            3.1.2.2 青少年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内容(12-24岁)第33页
            3.1.2.3 中青年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24-50岁)第33-34页
            3.1.2.4 老年人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50-65岁与65岁以上)第34页
            3.1.2.5 残障人士对居住区环境的特殊需求第34页
        3.1.3 居民在不同时间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内容第34-35页
            3.1.3.1 早晨需要晨练活动场所,避开车辆行驶空间第34-35页
            3.1.3.2 上午需要光照充足的休闲活动场所与充足休息设施第35页
            3.1.3.3 下午需要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与户外健身器械第35页
            3.1.3.4 晚上需要停车空间与安全的步行环境第35页
        3.1.4 其他需求内容:城市建设与自然的需求第35页
        3.1.5 居住区需求小结第35-36页
            3.1.5.1 生理与安全需求:卫生、安居、健康的户外居住环境第36页
            3.1.5.2 社交需求:居住区内的邻里交往、社区归属感第36页
            3.1.5.3 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社区公共活动与责任明确分担第36页
    3.2 八十年代建设的居住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6-39页
        3.2.1 现状概况第36-37页
        3.2.2 存在问题第37-38页
            3.2.2.1 功能布局缺陷第37页
            3.2.2.2 物质环境老化失修第37页
            3.2.2.3 园林辅助设施落后第37-38页
            3.2.2.4 社区管理欠缺第38页
        3.2.3 产生问题的原因第38页
            3.2.3.1 时代不同,观念与价值取向亦不同第38页
            3.2.3.2 自然损耗与人为破坏第38页
        3.2.4 旧居住区环境改造的必要性第38-39页
    3.3 解决办法第39-40页
        3.3.1 调整旧居住区功能与空间布局第39-40页
        3.3.2 根据居民需求补充必要新元素,提高环境利用率第40页
        3.3.3 鼓励居民参与第40页
    3.4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现状概况第40-48页
        3.4.1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建设背景第41-42页
        3.4.2 现场现状概况第42-44页
            3.4.2.1 沿街商业服务设施丰富,公共活动场所只满足少数居民使用需求第42页
            3.4.2.2 居住环境朴素有特色,植物种类丰富,但缺乏绿化管理第42-43页
            3.4.2.3 公交便利,但道路狭窄、人车混行,安全性低第43页
            3.4.2.4 市政管网空中搭接,雨季排水不畅第43-44页
        3.4.3 民意调查结果与居民的需求意愿第44-48页
            3.4.3.1 提高居住区绿化质量,强化宅旁绿化池管理监督第45-46页
            3.4.3.2 提供安全出行环境,停车空间,改良路面质量第46页
            3.4.3.3 完善市政设施,增加垃圾桶、公厕,更新排水管网第46-47页
            3.4.3.4 完善既有公共活动场所,加设儿童活动空间第47-48页
            3.4.3.5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自主管理并互相监督宅旁绿化第48页
        3.4.4 小结第48页
    3.5 启示第48-50页
4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构想第50-79页
    4.1 海口市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定位第50-53页
        4.1.1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的定位第51-52页
        4.1.2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目标第52-53页
            4.1.2.1 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完善社区内多代同堂的活动空间第52页
            4.1.2.2 打造共享型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建立社区良好室外邻里关系第52-53页
            4.1.2.3 提高社区内步行环境安全性第53页
            4.1.2.4 促进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第53页
    4.2 针对居民的主要需求提出的解决办法第53-63页
        4.2.1 道路狭窄易堵塞、停车空间匮乏第53-56页
            4.2.1.1 居民的需求第55页
            4.2.1.2 满足需求的办法第55-56页
        4.2.2 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与绿化植物第56-58页
            4.2.2.1 居民需求第57页
            4.2.2.2 满足需求的办法第57-58页
        4.2.3 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功能缺失第58-61页
            4.2.3.1 居民需求第59-61页
            4.2.3.2 满足需求的办法第61页
        4.2.4 雨季排水不畅,管道堵塞第61-62页
        4.2.5 缺乏对居住区环境的妥善管理第62-63页
    4.3 改造的措施第63-70页
        4.3.1 社区空间功能重新分配:交通模式、停车空间、公共活动场所第63-66页
            4.3.1.1 城市交通向外转移的人车分流模式第63-64页
            4.3.1.2 定时提供可相互转换的停车空间与公共活动场所第64-66页
        4.3.2 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街巷内的交往空间、植物资源第66-67页
            4.3.2.1 街巷宅旁绿化池的一池多用第66页
            4.3.2.2 植物资源第66-67页
        4.3.3 公共空间完善细节:功能划分、儿童设施、桌椅等休息设施第67-70页
            4.3.3.1 老年人活动场地第68页
            4.3.3.2 儿童活动场地第68-70页
    4.4 重点地段环境改造构想第70-75页
        4.4.1 老人之家活动中心第70-72页
        4.4.2 街巷内的宅旁绿化池第72-75页
    4.5 小结第75-79页
        4.5.1 可实现的内容第76-77页
        4.5.2 尚未解决的问题第77-79页
5 结论第79-81页
6 附录第81-96页
    6.1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现状环境植物名录第81-89页
    6.2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民意调查问卷第89-91页
    6.3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现场调查行程第91-92页
    6.4 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民意调查结果第92-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个人简介第99-100页
导师简介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情况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图表目录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动物元素的造景研究
下一篇: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