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能源与环境问题及排放法规 | 第11-13页 |
|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 第11-12页 |
| 1.1.2 汽车排放法规 | 第12-13页 |
| 1.2 燃烧模式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1.2.1 传统燃烧模式 | 第14-15页 |
| 1.2.2 新型燃烧模式发展现状 | 第15-23页 |
| 1.3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1.3.1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试验平台搭建及研究手段 | 第25-33页 |
| 2.1 试验台架及设备 | 第25-28页 |
| 2.2 核心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第一阶段低温预混燃烧特异性研究 | 第33-55页 |
| 3.1 自制汽油喷射系统占空比与汽油喷射量标定 | 第33-34页 |
| 3.2 第一阶段柴油压燃引燃汽油可行性探究 | 第34-39页 |
| 3.2.1 喷入汽油量对第一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2.2 喷入汽油量对第一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3 柴油预喷正时对第一阶段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第39-44页 |
| 3.3.1 柴油预喷正时对第一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3.2 柴油预喷正时对第一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42-44页 |
| 3.4 预喷柴油量对第一阶段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第44-47页 |
| 3.4.1 预喷柴油量对第一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4.2 预喷柴油量对第一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5 第一阶段燃烧最优喷射参数的选取 | 第47-52页 |
| 3.5.1 预喷柴油正时和汽油喷射量的优化 | 第47-50页 |
| 3.5.2 预喷柴油量的优化 | 第50-5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四章 基于燃料的双阶段燃烧特异性研究 | 第55-69页 |
| 4.1 第二阶段燃烧对第一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5-57页 |
| 4.2 主喷正时对双阶段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第57-60页 |
| 4.2.1 主喷正时对双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7-60页 |
| 4.2.2 主喷正时对双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60页 |
| 4.3 主喷柴油量对双阶段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第60-63页 |
| 4.3.1 主喷柴油量对双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61-62页 |
| 4.3.2 主喷柴油量对双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62-63页 |
| 4.4 第二阶段燃烧最优喷射参数的选取 | 第63-64页 |
| 4.5 轨压对双阶段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第64-66页 |
| 4.5.1 轨压对双阶段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64-65页 |
| 4.5.2 轨压对双阶段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65-66页 |
| 4.6 基于燃料的双阶段燃烧与低高温双阶段燃烧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9-71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