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制造业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双向FDI的定义 | 第13页 |
(三)产业升级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制造业的影响 | 第18-20页 |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制造业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三)国内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第23-25页 |
(二)对外直接投资给母国(地区)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国外文献评述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双向FDI以及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概况 | 第29-41页 |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概况 | 第29-33页 |
(一)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 第29-31页 |
(二)制造业的进出口情况 | 第31-32页 |
(三)制造业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情况 | 第32-33页 |
二、我国引进外资的概况 | 第33-36页 |
(一)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总体情况 | 第33-34页 |
(二)不同投资方式吸引外资情况 | 第34-35页 |
(三)对华直接投资靠前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情况 | 第35-36页 |
三、我国对外投资的概况 | 第36-41页 |
(一)我国对外投资总体情况 | 第36-37页 |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分类构成情况 | 第37-38页 |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地区构成情况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双向FDI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 | 第41-50页 |
一、IFDI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 | 第41-44页 |
二、OFDI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 | 第44-47页 |
三、IFDI和OFDI相互影响的机制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双向FDI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0-62页 |
一、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50页 |
(二)经济因素 | 第50-51页 |
(三)人文因素 | 第51-52页 |
(四)技术因素 | 第52-53页 |
二、变量的选取 | 第53-55页 |
三、模型的设定 | 第55页 |
四、实证检验 | 第55-60页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55-56页 |
(二)协整检验与OLS模型参数估计 | 第56-59页 |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9-60页 |
五、结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62-64页 |
(一)推动外商进入方式的转变,引导对外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 | 第62-63页 |
(二)顺应“全球化”潮流,适度开放国内市场 | 第63页 |
(三)防范“挤出效应”,加强政策扶持 | 第63页 |
(四)建立产业园区,完善职业教育制度 | 第63-64页 |
二、行业协会层面 | 第64页 |
(一)加强专业能力,服务国内企业 | 第64页 |
(二)发挥桥梁作用,做到上传下达 | 第64页 |
三、企业层面 | 第64-67页 |
(一)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65页 |
(二)提高工资水平,吸引技术人才 | 第65页 |
(三)优化发展战略,融入东道国或母国的产业链 | 第65-66页 |
(四)注重风险控制,做好投资评估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