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1 立体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小麦类病斑突变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类病斑突变的变异来源 | 第9-10页 |
1.2.2 类病斑突变的表型 | 第10-11页 |
1.2.3 类病斑突变的发生机制 | 第11-13页 |
1.3 类病斑突变体在分子育种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小麦类病斑突变基因lm3的精细定位 | 第15-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21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2.2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F2010的遗传分析 | 第17页 |
2.2.3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F2010的真实性鉴定 | 第17页 |
2.2.4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 第17-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2.3.1 类病斑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21页 |
2.3.2 突变体的遗传背景相似性评估 | 第21-24页 |
2.3.4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基因定位 | 第24-27页 |
2.3.5 候选基因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0-33页 |
3.1 突变体LF2010的真实性鉴定 | 第30-31页 |
3.2 突变基因lm3定位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 小麦660K芯片定位结果及候选基因预测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附表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