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高速城镇化地区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9-22页
    2.1 自然环境概况第19-20页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第20页
    2.3 高速城镇化第20-22页
3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第22-28页
    3.1 土地资源承载力第22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2-23页
    3.3 评价指标的算法与步骤第23-25页
        3.3.1 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第23页
        3.3.2 影响因子相对权重设计第23页
        3.3.3 指标权重确定第23-24页
        3.3.4 各类影响因子分级第24-25页
    3.4 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第25-28页
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第28-36页
    4.1 水资源承载力第28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8-29页
    4.3 评价指标的算法与步骤第29-32页
        4.3.1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第29-30页
        4.3.2 影响因子相对权重设计第30页
        4.3.3 模型验证第30-31页
        4.3.4 四类影响因子归一化第31-32页
    4.4 水资源承载力现状第32-34页
    4.5 动态变化特征第34-36页
5 重庆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第36-42页
    5.1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现状格局第36-38页
    5.2 自然资源承载力空间变化特性第38-42页
6 自然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2-58页
    6.1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第42-49页
        6.1.1 人口因素第42-45页
        6.1.2 国内生产总值因素第45-49页
    6.2 自然因素影响分析第49-56页
        6.2.1 土壤侵蚀因素第49-52页
        6.2.2 石漠化因素第52-56页
    6.3 提高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若干对策与建议第56-58页
7 结论与不足第58-61页
    7.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59-61页
        7.2.1 不足第59页
        7.2.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MOLP-MCE-CA耦合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情境预测与模拟
下一篇:T公司数字化车间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