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Summary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马铃薯根系与干旱 | 第9-11页 |
1.1.1 马铃薯根系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2 干旱对马铃薯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 NAC转录因子 | 第11-17页 |
1.2.1 NAC基因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2.2 NAC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3 NAC的功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3.1 植物次生生长 | 第13页 |
1.2.3.2 器官边界形成和顶端分生组织形成 | 第13-14页 |
1.2.3.3 植株衰老 | 第14页 |
1.2.3.4 激素调控和信号转导 | 第14页 |
1.2.3.5 矿质元素营养和营养物质的转运 | 第14页 |
1.2.3.6 参与生物胁迫中植物的防御响应 | 第14-15页 |
1.2.4 NAC的功能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3.1 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2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 蛋白互作研究的概况 | 第19-20页 |
1.4.1 蛋白互作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蛋白互作的原理 | 第20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StNAC26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 第22-35页 |
2.1 材料 | 第22页 |
2.1.1 菌株及载体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22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9页 |
2.2.1 烟草的培养 | 第22-23页 |
2.2.2 StNAC26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2.2.3 StNAC262基因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23-27页 |
2.2.4 植物表达载体pEGFP-NAC262转化农杆菌 | 第27-28页 |
2.2.5 菌落PCR鉴定 | 第28页 |
2.2.6 农杆菌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8页 |
2.2.7 亚细胞定位的荧光观察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2.3.1 StNA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1页 |
2.3.1.1 马铃薯StNAC262基因进化分析 | 第29-30页 |
2.3.1.2 马铃薯StNAC262蛋白质特性及亲水性的预测 | 第30页 |
2.3.1.3 马铃薯StNAC262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预测 | 第30-31页 |
2.3.2 StNAC262基因的PCR扩增 | 第31页 |
2.3.3 植物表达载体pEGFP-NAC262的双酶切鉴定 | 第31-32页 |
2.3.4 植物瞬时表达载体亚细胞定位荧光观察 | 第32-33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诱饵载体pGBKT7-NAC的构建及毒性和自激活检测 | 第35-44页 |
3.1 材料 | 第35-36页 |
3.1.1 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35页 |
3.1.2 常用试剂及试剂盒 | 第35页 |
3.1.3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35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3.2 方法 | 第36-40页 |
3.2.1 诱饵载体pGBKT7-NAC的构建 | 第36-38页 |
3.2.2 诱饵载体pGBKT7-NAC的毒性和自激活验证 | 第38-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3.3.1 StNAC262基因的扩增 | 第40页 |
3.3.2 诱饵载体pGBKT7-NAC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40-41页 |
3.3.3 诱饵载体pGBKT7-NAC的毒性和自激活验证 | 第41-42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pGBKT7-NAC互作的基因 | 第44-51页 |
4.1 材料 | 第44-45页 |
4.1.1 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44页 |
4.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44页 |
4.1.3 引物设计 | 第44-45页 |
4.2 方法 | 第45-46页 |
4.2.1 共转化法筛选pGBKT7-NAC互作的基因 | 第45页 |
4.2.2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5-46页 |
4.3 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4.3.1 诱饵载体与文库质粒共转化结果 | 第46-48页 |
4.3.2 阳性克隆质粒的PCR检测结果 | 第48页 |
4.3.3 阳性克隆质粒的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 | 第48-50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介绍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