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人脸图片属性识别与生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1 人脸属性的任务目标发展第16页
        1.2.2 人脸属性识别方法变化第16-17页
    1.3 本文的工作与贡献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主要贡献第17-18页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技术介绍第19-39页
    2.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操作和训练第19-29页
        2.1.1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基本组成第19-26页
        2.1.2 卷积神经网络常用激活函数第26-27页
        2.1.3 卷积神经网络常用的参数初始化方法第27-28页
        2.1.4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优化第28-29页
    2.2 神经网络训练速度的提升第29-32页
        2.2.1 并行模式第29-30页
        2.2.2 参数更新方式第30-31页
        2.2.3 基于机器学习框架的多机多卡训练第31-32页
    2.3 神经网络前馈速度优化第32-38页
        2.3.1 卷积计算的优化方式第33-37页
        2.3.2 不同网络层的合并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人脸多属性属性识别的架构第39-55页
    3.1 人脸属性性质分析第39-41页
        3.1.1 人脸属性的类别第39页
        3.1.2 多属性标签表示形式第39-40页
        3.1.3 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第40-41页
    3.2 人脸属性数据库简介第41-44页
    3.3 基于传统特征的人脸属性识别第44-45页
    3.4 基于共享神经网络特征和最大间隔分类器的人脸属性识别第45-46页
    3.5 基于共享特征和子任务模块的端到端的人脸属性学习第46-47页
    3.6 使用SA-sfotmax进行模型稳定化输出第47-49页
        3.6.1 SA-softmax第47-48页
        3.6.2 动态调整标签的训练方法第48-49页
    3.7 问题分析与实验设置第49-53页
        3.7.1 网络结构和训练环境第49页
        3.7.2 数据集并行训练的方式改进问题一第49-51页
        3.7.3 人脸矫正固定输入格式改进问题二第51-52页
        3.7.4 网络自评估模块改进问题三第52-53页
    3.8 实验结论与分析第53-54页
    3.9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对抗生成网络在人脸属性中的应用第55-67页
    4.1 对抗生成网络相关技术的介绍第55-56页
    4.2 探究对抗神经网络的应用第56-62页
        4.2.1 使用对抗生成网络生成真实图像第56-60页
        4.2.2 使用对抗生成网络提高人脸分辨率第60-62页
    4.3 结合对抗生成超像素实现迁移学习第62-63页
        4.3.1 人脸属性的监督式学习困境第62-63页
        4.3.2 人脸属性的迁移学习猜想第63页
        4.3.3 基于人脸超分辨率的人脸属性迁移学习实验第63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全文总结第67页
    5.2 未来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博内容的恶意用户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市场竞争情景下的供应链契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