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5-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实验一 肾固疏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量以及骨强度的影响 | 第14-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 1.1 实验动物以及动物饲养 | 第15页 |
| 1.2 仪器及试剂 | 第15页 |
| 1.3 药物 | 第15页 |
| 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 | 第15页 |
| 3 模型分组 | 第15-16页 |
| 4 模型干预 | 第16页 |
| 5 标本采集 | 第16-17页 |
| 5.1 骨标本收集 | 第16页 |
| 5.2 标本采集中以及使用前注意事项 | 第16-17页 |
| 6 指标测定 | 第17页 |
| 6.1 骨质量测定 | 第17页 |
| 6.2 骨强度测定 | 第17页 |
| 7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 结果 | 第18-20页 |
| 1 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变化 | 第18页 |
| 2 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的变化 | 第18-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实验二 温肾固疏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以及脂代谢的影响 | 第21-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1.2 仪器及试剂 | 第22页 |
| 1.3 药物 | 第22页 |
| 5 标本采集 | 第22-23页 |
| 5.1 血清采集 | 第23页 |
| 5.2 标本采集中以及使用前注意事项 | 第23页 |
| 6 指标测定 | 第23-24页 |
| 6.1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26页 |
| 1 大鼠血清骨代谢的变化 | 第24页 |
| 2 各组大鼠血清脂代谢的变化 | 第24-26页 |
| 结论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32页 |
| 1 实验研究理论依据 | 第27页 |
| 2 可能机制 | 第27-29页 |
| 3 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指标选择 | 第29-30页 |
| 3.1 大鼠股骨、腰椎的BMD、BMC | 第29页 |
| 3.2 大鼠股骨弾性模型、最大承载力、刚性、最大应力 | 第29-30页 |
| 3.3 Lip、HDL-C、LDL-C、TG、TC、AI | 第30页 |
| 3.4 血清ApoE以及OT/BGP、sRANKL、OPG、BMPs | 第30页 |
| 4 实验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总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附录 | 第38-41页 |
| 综述 | 第41-49页 |
| 1 ApoE的基因多样性对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 第42-43页 |
| 2 ApoE参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分化的分子机制 | 第43-44页 |
| 3 ApoE4调控维生素K对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 中医理论中ApoE对脂代谢异常导致的骨质疏松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45页 |
| 5 小结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