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植物多倍化 | 第8-9页 |
二、非整倍体 | 第9-10页 |
三、染色体重排 | 第10-11页 |
四、小麦进化 | 第11-13页 |
五、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1.小麦种子的萌发 | 第16页 |
2.滴片法制备小麦根尖染色体玻片 | 第16-17页 |
3.荧光探针的标记 | 第17页 |
4.荧光探针的杂交 | 第17页 |
5.DNA提取 | 第17-18页 |
6.减数分裂压片 | 第18-19页 |
7.表型测量 | 第19-20页 |
8.统计检验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9页 |
一、新合成异源四倍体小麦AADD由单一整倍体连续12代自交积累大量的核型变异 | 第21-24页 |
二、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丢失在亚基因组之间和染色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倾向性 | 第24-26页 |
三、染色体结构变异在亚基因组和染色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倾向性 | 第26-28页 |
四、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共同发生 | 第28-29页 |
五、整倍体来源的系谱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传代分析 | 第29-30页 |
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 第30-33页 |
七、核型异质性对群体水平的表型影响 | 第33-39页 |
讨论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