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河南非遗数字化建档保护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非遗数字化建档的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2.1.1 非遗定义 | 第19-20页 |
2.1.2 非遗的特点 | 第20页 |
2.2 非遗数字化建档及其特点 | 第20-23页 |
2.2.1 非遗数字化建档 | 第21页 |
2.2.2 非遗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 第21-23页 |
3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1页 |
3.1 河南非遗数字化建档保护的调查 | 第23-24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3页 |
3.1.2 调查的实施 | 第23-24页 |
3.2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成就 | 第24-25页 |
3.3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不足 | 第25-31页 |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经验借鉴 | 第31-36页 |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个案分析——以钧瓷烧制技艺为例 | 第31-33页 |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的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4.2.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3-34页 |
4.2.2 建设“活态”档案 | 第34页 |
4.2.3 展示和传播非遗档案信息 | 第34-35页 |
4.2.4 宣传非遗档案的文化价值 | 第35-36页 |
5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的对策 | 第36-51页 |
5.1 提高认识,加强非遗数字化建档保护实践 | 第36-39页 |
5.2 做好收集工作,保存非遗档案资源 | 第39-41页 |
5.2.1 确保非遗信息收集的“全覆盖” | 第39-40页 |
5.2.2 进行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 | 第40页 |
5.2.3 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的文化空间 | 第40-41页 |
5.2.4 及时完善“活态”档案信息 | 第41页 |
5.3 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对濒危非遗档案信息的收集储存 | 第41-45页 |
5.3.1 建立数据库资源标准,完善数据库体系 | 第41-44页 |
5.3.2 建设多个数据库,便于长期保存 | 第44-45页 |
5.4 加强网站建设,完善非遗数字档案服务功能 | 第45-47页 |
5.4.1 建立数字档案馆网络平台,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 第45-46页 |
5.4.2 加强数字互动平台,促进非遗交流沟通 | 第46页 |
5.4.3 建立非遗教学网站,方便大众学习 | 第46-47页 |
5.5 引入外包机制,科学应对技术设备不足难题 | 第47-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