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石墨烯的CO催化剂与HCHO气体传感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第10-12页
        1.2.1 石墨烯的结构第10-11页
        1.2.2 石墨烯的电学性能第11-12页
        1.2.3 石墨烯的热学性能第12页
        1.2.4 石墨烯的光学性能第12页
        1.2.5 石墨烯的机械性能第12页
    1.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2-15页
        1.3.1 微机械剥离法第13页
        1.3.2 晶体外延生长法第13-14页
        1.3.3 氧化还原法第14-15页
        1.3.4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5页
    1.4 石墨烯的掺杂改性第15-18页
        1.4.1 氮原子掺杂的石墨烯第16-17页
        1.4.2 氮原子与过渡金属原子共同掺杂的石墨烯第17-18页
    1.5 石墨烯的一些应用第18-21页
        1.5.1 气体传感器第18-19页
        1.5.2 透明导电电极第19-20页
        1.5.3 超级电容器第20页
        1.5.4 导热材料第20页
        1.5.5 生物应用第20-21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与原理第21-30页
    2.0 第一性原理简介第21-22页
    2.1 多粒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第22页
    2.2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第22-23页
    2.3 Hohenberg-Kohn定理第23页
    2.4 Kohn-Sham方程第23-24页
    2.5 电子间的交换关联能第24-26页
        2.5.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25-26页
        2.5.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26页
    2.6 赝势第26-27页
    2.7 过渡态理论第27-29页
        2.7.1 同步转变方法第28页
        2.7.2 微扰弹性带方法(EB)第28-29页
    2.8 本文中的计算模块第29-30页
第三章 一氧化碳在镍与吡啶型氮原子共修饰的石墨烯表面的催化氧化第30-39页
    3.1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30-31页
    3.2 镍原子在吡啶氮石墨烯表面的稳定性研究第31-33页
    3.3 各种反应物质的吸附第33-35页
    3.4 一氧化碳的催化氧化过程第35-38页
    3.5 结论第38-39页
第四章 甲醛在Gra和Mn/Gra表面的吸附第39-46页
    4.1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39-40页
    4.2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40-45页
        4.2.1 甲醛在本征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第40-41页
        4.2.2 甲醛在锰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第41-45页
    4.3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第55-56页
    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55页
    二、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钒酸盐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光学性质
下一篇:城市车辆轨迹数据的时空索引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