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一、当前网络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8页 |
(一)网络的基本特性及应用形式 | 第12-15页 |
1.网络的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2.网络的应用形式 | 第14-15页 |
(二)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 第15-16页 |
2.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网络文化渗透的需要 | 第16-17页 |
3.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载体发展创新的需要 | 第17-18页 |
二、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和挑战 | 第18-24页 |
(一)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 第18-21页 |
1.互联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主体性 | 第18-19页 |
2.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 | 第19-20页 |
3.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 | 第20-21页 |
(二)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第21-24页 |
1.互联网增加了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 | 第21页 |
2.互联网使传播客体发生了变化 | 第21-22页 |
3.互联网使传播信息更加多元化 | 第22-23页 |
4.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环境更加严峻 | 第23-24页 |
三、网络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路和对策 | 第24-34页 |
(一)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素质网络队伍 | 第24-26页 |
1.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自觉 | 第24-25页 |
2.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 第25页 |
3.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网络技能 | 第25-26页 |
(二)科学针对网络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客体 | 第26-28页 |
1.对网民进行科学的分层 | 第26-27页 |
2.有针对性地满足网民的心理需要 | 第27页 |
3.网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 第27-28页 |
(三)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质量网络平台 | 第28-30页 |
1.建立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网站 | 第28-29页 |
2.建立马克思主义资源数据库 | 第29页 |
3.建立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 | 第29-30页 |
4.研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软件 | 第30页 |
(四)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配合机制 | 第30-31页 |
1.传统传播媒体的自身优势 | 第30-31页 |
2 增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互动 | 第31页 |
(五)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制度体系 | 第31-34页 |
1.加强网络法规建设,规范网络行为 | 第32页 |
2.构建网络传播防控体系,遏制不良信息侵入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