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1 钒的概述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1.5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污染区域概况及修复植物的筛选 | 第13-30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13页 |
| 2.1.2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13-14页 |
| 2.1.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4页 |
| 2.1.4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8页 |
| 2.2.1 钒矿污染区植物调研 | 第16-19页 |
| 2.2.2 钒矿污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 | 第19-21页 |
| 2.2.3 钒矿污染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1页 |
| 2.2.4 钒矿污染区修复植物的筛选 | 第21-28页 |
| 2.3 讨论 | 第28-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微生物与植物联合 | 第30-43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3.1.1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 3.1.2 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 3.1.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 3.1.4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 3.2.1 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 第32-35页 |
| 3.2.2 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35-38页 |
| 3.2.3 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 第38-42页 |
| 3.3 讨论 | 第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应用于钒污染土壤 | 第43-56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4.1.1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 4.1.2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 4.1.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 4.1.4 主要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 4.2.1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2.2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2.3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2.4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植物转运和富集特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4.2.5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2.6 钒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3 讨论 | 第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