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表面活性剂论文--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论文

利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破乳技术第11-12页
        1.1.1 W/O型乳状液破乳的重要地位第11页
        1.1.2 常用破乳技术第11-12页
        1.1.3 破乳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2页
    1.2 生物破乳剂第12-16页
        1.2.1 生物破乳剂的概述第12-13页
        1.2.2 生物破乳剂的发酵生产第13-16页
        1.2.3 生物破乳剂应用及研究现状第16页
    1.3 废弃油脂发酵合成生物破乳剂第16-20页
        1.3.1 废弃油脂概述第16-18页
        1.3.2 废弃油脂的综合利用现状第18-19页
        1.3.3 废弃油脂发酵合成生物破乳剂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22-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1 实验仪器第22页
        2.1.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3 菌株筛选实验方法第23-24页
        2.1.4 菌株鉴定方法第24-2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2.2.1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株的筛选结果第26-28页
        2.2.2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株的鉴定结果第28-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微生物利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破乳剂的可行性研究第31-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实验仪器第31页
        3.1.2 实验材料第31-32页
        3.1.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3-38页
        3.2.1 不同废弃油脂培养下菌株生长及表面活性第33-35页
        3.2.2 不同废弃油脂培养下菌株细胞悬液的破乳性能第35-37页
        3.2.3 废弃油脂筛选结果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Dietzia sp.S-JS-1利用废弃食用油脂合成生物破乳剂的研究第39-5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1.1 实验仪器第39页
        4.1.2 实验材料第39-40页
        4.1.3 实验方法第40-4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4.2.1 废弃食用油脂培养下菌株生长及表面特性第41-42页
        4.2.2 破乳性能第42-46页
        4.2.3 碳源利用分析第46-48页
        4.2.4 生物破乳剂成分分析结果第48-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Dietzia sp.S-JS-1利用废弃柴油合成生物破乳剂的研究第51-7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5.1.1 实验仪器第51页
        5.1.2 实验材料第51-52页
        5.1.3 实验方法第52-55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5-70页
        5.2.1 菌株培养及表面特性第55-58页
        5.2.2 破乳性能第58-61页
        5.2.3 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及破乳性能的影响第61-66页
        5.2.4 碳源利用分析第66-67页
        5.2.5 生物破乳剂成分分析结果第67-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Alcaligenes sp.S-XJ-1利用废弃柴油合成生物破乳剂的研究第71-8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6.1.1 实验仪器第71页
        6.1.2 实验材料第71-72页
        6.1.3 实验方法第72-73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73-83页
        6.2.1 菌株培养基表面特性第73-76页
        6.2.2 破乳性能第76-79页
        6.2.3 碳源利用情况第79-81页
        6.2.4 生物破乳剂成分分析第81-83页
    6.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烷烃碳数对菌株生长、破乳性能及碳源利用的影响规律第85-97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7.1.1 实验仪器第85-86页
        7.1.2 实验材料第86页
        7.1.3 实验方法第86-87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87-96页
        7.2.1 不同碳数正构烷烃为唯一碳源时菌株培养及性能第87-90页
        7.2.2 不同碳数复合烷烃为碳源时菌株培养及性能第90-95页
        7.2.3 菌株对不同碳数复合烷烃的利用差异分析第95-96页
    7.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97-100页
    8.1 结论第97-99页
        8.1.1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株筛选与鉴定第97页
        8.1.2 废弃油脂发酵生物破乳剂的可行性研究第97页
        8.1.3 生物破乳剂性能及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第97-98页
        8.1.4 烷烃碳数对菌株生长、破乳性能及碳源利用的影响第98-99页
    8.2 建议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作者简介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聚氨酯——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低温空分流程的模型校正和动态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