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烃类催化裂解工艺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3 烃类裂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2.3.1 分子筛催化剂 | 第20-22页 |
2.3.1.1 ZSM-5及其改性 | 第20-21页 |
2.3.1.2 其它分子筛及其改性 | 第21-22页 |
2.3.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22-23页 |
2.3.3 复合催化剂 | 第23-24页 |
2.4 基于ZSM-5的多级孔材料的合成 | 第24-36页 |
2.4.1 化学法和热处理法 | 第25-28页 |
2.4.1.1 碱处理法 | 第25-28页 |
2.4.1.2 热处理法 | 第28页 |
2.4.2 水热合成法 | 第28-35页 |
2.4.2.1 原位合成法 | 第29-33页 |
2.4.2.2 后合成法 | 第33-34页 |
2.4.2.3 纳米组装法 | 第34页 |
2.4.2.4 其它合成方法 | 第34-35页 |
2.4.3 物理合成法 | 第35-36页 |
2.5 烃类催化裂解反应机理 | 第36-38页 |
2.5.1 热裂解反应机理 | 第36-37页 |
2.5.2 催化裂解反应机理 | 第37-38页 |
2.6 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3 实验部分 | 第40-49页 |
3.1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40-41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1.2 实验原料 | 第40-41页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41-43页 |
3.2.1 氧化钇改性分子筛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2 ZSM-5分子筛的合成 | 第42页 |
3.2.3 钠型分子筛向氢型分子筛转变 | 第42-43页 |
3.2.4 基于ZSM-5的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 | 第43页 |
3.3 催化剂性能考评 | 第43-46页 |
3.3.1 催化剂考评装置 | 第43-44页 |
3.3.2 色谱分析条件和产物组分分析的典型谱图 | 第44-46页 |
3.3.3 反应物的转化率与产物的选择性的计算 | 第46页 |
3.4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46-49页 |
3.4.1 X射线衍射(XRD) | 第46页 |
3.4.2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46-47页 |
3.4.3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的测定 | 第47页 |
3.4.4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47页 |
3.4.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7页 |
3.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7页 |
3.4.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7-48页 |
3.4.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48-49页 |
4 不同孔道结构和酸性的分子筛在正庚烷裂解中的应用 | 第49-62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4.2.1 不同分子筛在正庚烷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中的应用 | 第50-56页 |
4.2.1.1 不同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50-52页 |
4.2.1.2 不同分子筛的NH3-TPD表征 | 第52-53页 |
4.2.1.3 不同分子筛上反应物转化率与产物分布 | 第53-56页 |
4.2.2 ZSM-5的合成条件对正庚烷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4.2.2.1 硅铝比对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2.2 均相反应器转速对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5 Y_2O_3改性ZSM-5和ZRP-1分子筛在正庚烷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中的应用 | 第62-100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3-99页 |
5.2.1 Y_2O_3改性ZSM-5-(120)及其对正庚烷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63-74页 |
5.2.1.1 Y_2O_3改性ZSM-5-(120)的XRD表征 | 第63-64页 |
5.2.1.2 Y_2O_3改性ZSM-5-(120)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64-67页 |
5.2.1.3 Y_2O_3改性ZSM-5-(120)的NH3-TPD表征 | 第67-69页 |
5.2.1.4 Y_2O_3改性ZSM-5-(120)的Py-IR表征 | 第69-70页 |
5.2.1.5 Y_2O_3改性ZSM-5-(120)的SEM表征 | 第70-71页 |
5.2.1.6 Y_2O_3改性ZSM-5-(120)的FT-IR表征 | 第71-72页 |
5.2.1.7 Y_2O_3含量对Y_2O_3-ZSM-5-(120)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5.2.2 焙烧温度对Y_2O_3-ZSM-5-(120)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4-82页 |
5.2.2.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74-76页 |
5.2.2.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76-79页 |
5.2.2.3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 第79-81页 |
5.2.2.4 焙烧温度对Y_2O_3-ZSM-5-(120)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3 Y_2O_3改性ZSM-5(M)及其对正庚烷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82-91页 |
5.2.3.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82-84页 |
5.2.3.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84-87页 |
5.2.3.3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 第87-89页 |
5.2.3.4 Y_2O_3含量对ZSM-5(M)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9-91页 |
5.2.4 Y_2O_3改性ZRP-1及其对正庚烷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91-99页 |
5.2.4.1 Y_2O_3改性ZRP-1的XRD表征 | 第92-93页 |
5.2.4.2 Y_2O_3改性ZRP-1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93-95页 |
5.2.4.3 Y_2O_3改性ZRP-1的NH3-TPD表征 | 第95-96页 |
5.2.4.4 Y_2O_3改性ZRP-1的Py-1R表征 | 第96-97页 |
5.2.4.5 Y_2O_3改性ZRP-1的SEM表征 | 第97-98页 |
5.2.4.6 Y_2O_3含量对Y_2O_3-ZRP-1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5.3 小结 | 第99-100页 |
6 基于ZSM-5的多级孔分子筛在正庚烷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中的应用 | 第100-121页 |
6.1 引言 | 第100-101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20页 |
6.2.1 HZSM-5-ZRP-1多级孔分子筛对正庚烷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8页 |
6.2.1.1 HZSM-5-ZRP-1XRD表征 | 第101-102页 |
6.2.1.2 HZSM-5-ZRP-1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102-103页 |
6.2.1.3 HZSM-5-ZRP-1的SEM和TEM表征 | 第103-104页 |
6.2.1.4 HZSM-5-ZRP-1的NH3-TPD表征 | 第104-106页 |
6.2.1.5 HZSM-5-ZRP-1的Py-IR表征 | 第106-107页 |
6.2.1.6 ZRP-1含量对HZSM-5-ZRP-1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2.2 ZRP-1的加入方式对HZ(25.0)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6.2.3 HZSM-5-Hβ、HZSM-5-HY和HZSM-5-Mordenite多级孔分子筛对正庚烷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109-120页 |
6.2.3.1 HZSM-5-Hβ、HZSM-5-HY和HZSM-5-Mordenite的XRD表征 | 第109-111页 |
6.2.3.2 HZSM-5-Hβ、HZSM-5-HY和HZSM-5-Mordenite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111-114页 |
6.2.3.3 HZSM-5-Hβ、HZSM-5-HY和HZSM-5-Mordenite的NH3-TPD表征 | 第114-118页 |
6.2.3.4 HZSM-5-Hβ、HZSM-5-HY和HZSM-5-Mordenite对正庚烷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6.3 小结 | 第120-12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7.1 结论 | 第121-12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7.3 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