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5-27页 |
第1章 量刑情节概述 | 第27-61页 |
1.1 量刑情节的概念与分类 | 第30-40页 |
1.1.1 量刑情节概念 | 第30-36页 |
1.1.2 量刑情节分类 | 第36-40页 |
1.2 法定量刑情节的范围分析 | 第40-52页 |
1.2.1 法定从严情节的范围分析 | 第40-46页 |
1.2.2 法定从宽量刑情节范围分析 | 第46-52页 |
1.3 酌定量刑情节范围 | 第52-61页 |
1.3.1 我国台湾地区和外国刑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 | 第52-54页 |
1.3.2 大陆地区现行刑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 | 第54-61页 |
第2章 量刑自由裁量权与量刑情节适用 | 第61-71页 |
2.1 自由裁量权、刑事自由裁量权和量刑自由裁量权 | 第61-63页 |
2.1.1 自由裁量权 | 第61-62页 |
2.1.2 刑事自由裁量权 | 第62页 |
2.1.3 量刑自由裁量权 | 第62-63页 |
2.2 我国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 第63-66页 |
2.2.1 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历史考察 | 第63-65页 |
2.2.2 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实体范围 | 第65-66页 |
2.3 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路径 | 第66-71页 |
2.3.1 程序方面的规范路径 | 第66-68页 |
2.3.2 实体方面的规范路径 | 第68-71页 |
第3章 刑事政策与量刑情节适用 | 第71-81页 |
3.1 刑事政策概说 | 第71-72页 |
3.2 历年来刑事政策与量刑情节 | 第72-81页 |
3.2.1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及其对量刑情节的影响 | 第74-75页 |
3.2.2 “严打”的刑事政策及其对量刑情节的影响 | 第75-76页 |
3.2.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对量刑情节的影响 | 第76-81页 |
第4章 量刑原则和量刑情节适用原则 | 第81-99页 |
4.1 量刑原则 | 第81-93页 |
4.1.1 量刑原则概说 | 第81-85页 |
4.1.2 外国刑法中规定的量刑原则一览 | 第85-88页 |
4.1.3 我国关于量刑原则的学说及规定 | 第88-90页 |
4.1.4 本文对于量刑原则的观点 | 第90-93页 |
4.2 量刑情节适用原则 | 第93-99页 |
4.2.1 影响量刑情节原则的因素 | 第93-94页 |
4.2.2 量刑情节适用原则确立 | 第94-99页 |
第5章 量刑情节适用方法 | 第99-129页 |
5.1 基准刑确定---量刑情节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99-109页 |
5.1.1 量刑基准 | 第100-105页 |
5.1.2 基准刑概念和内涵 | 第105-107页 |
5.1.3 确定基准刑时应当注意的要素 | 第107-109页 |
5.2 量刑情节的确定--- 步骤之一 | 第109-118页 |
5.2.1 确定量刑情节的内容 | 第109-111页 |
5.2.2 “应当”情节的确定 | 第111页 |
5.2.3 “可以”情节的确定 | 第111-118页 |
5.3 量刑情节功能的选择--- 步骤之二 | 第118-129页 |
5.3.1 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情节的认定 | 第118-121页 |
5.3.2 多功能情节的功能确定标准 | 第121-124页 |
5.3.3 部分常见多功能情节的功能选择 | 第124-129页 |
第6章 量刑情节竞合的适用 | 第129-145页 |
6.1 量刑情节竞合的各种学说 | 第129-137页 |
6.1.1 同向情节的竞合 | 第129-133页 |
6.1.2 逆向情节的竞合 | 第133-137页 |
6.2 《量刑指导意见》中的竞合方式及改造 | 第137-145页 |
6.2.1 《量刑指导意见》中量刑情节的竞合方法 | 第138-141页 |
6.2.2 “部分连乘,部分相加减”的方法分析及修正 | 第141-145页 |
结论 | 第145-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7-158页 |
后记及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