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苎麻应用分析 | 第11-15页 |
1.1.1 苎麻纤维 | 第12-13页 |
1.1.2 苎麻胶质的组分及其含量 | 第13-15页 |
1.2 苎麻脱胶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物理脱胶工艺 | 第15-16页 |
1.2.2 化学脱胶工艺 | 第16-17页 |
1.2.3 生物脱胶工艺 | 第17页 |
1.3 苎麻生物脱胶菌的研究 | 第17-20页 |
1.3.1 苎麻脱胶酶系的研究 | 第18页 |
1.3.2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研究 | 第18-20页 |
1.4 本课题简介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苎麻高效非纤维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 第22-39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 | 第22-23页 |
2.2.1 苎麻 | 第22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2.3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3 方法 | 第23-26页 |
2.3.1 取样 | 第23页 |
2.3.2 材料处理 | 第23页 |
2.3.3 富集培养 | 第23页 |
2.3.4 分离纯化 | 第23页 |
2.3.5 初筛 | 第23页 |
2.3.6 复筛 | 第23-24页 |
2.3.7 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2.3.8 DNS试剂的配制 | 第24页 |
2.3.9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4-25页 |
2.3.10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2.4.1 菌株富集及分离纯化结果 | 第26页 |
2.4.2 菌株初筛结果 | 第26页 |
2.4.3 菌株复筛结果 | 第26-28页 |
2.4.4 酶活测定标准曲线 | 第28-30页 |
2.4.5 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30-31页 |
2.4.6 各菌株产酶分析 | 第31-37页 |
2.4.7 各菌株脱胶效果比较 | 第37-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苎麻高效非纤维降解菌株的鉴定 | 第39-48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材料 | 第39页 |
3.2.1 菌株 | 第39页 |
3.2.2 试剂及培养基 | 第39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2.4 引物 | 第39页 |
3.3 方法 | 第39-41页 |
3.3.1 细菌B6的鉴定方法 | 第39-41页 |
3.3.2 霉菌M7的鉴定方法 | 第41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3.4.1 菌株B6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4.2 霉菌M7菌株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苎麻高效非纤维降解菌株产酶条件及脱胶工艺条件优化 | 第48-68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材料 | 第48页 |
4.3 方法 | 第48-50页 |
4.3.1 产酶条件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4.3.2 脱胶工艺条件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4.3.3 验证实验 | 第50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0-66页 |
4.4.1 产酶条件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4.2 脱胶工艺条件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4.4.3 验证实验结果 | 第66页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菌株联合脱胶研究与开放性试验 | 第68-72页 |
5.1 前言 | 第68页 |
5.2 材料 | 第68页 |
5.2.1 供试菌株 | 第68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5.3 方法 | 第68-69页 |
5.3.1 菌株联合脱胶实验 | 第68页 |
5.3.2 开放性小试 | 第68-69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5.4.1 菌株联合脱胶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5.4.2 开放性小试结果与分析 | 第70-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