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3页
    1.1 概述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8-14页
        1.2.1 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状况第8-12页
        1.2.2 组合结构桥梁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的工程背景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4-20页
        1.3.1 工程背景以及整体概况第14-15页
        1.3.2 混凝土箱梁概况第15-16页
        1.3.3 钢箱梁概况第16-17页
        1.3.4 钢--混凝土结合段概况第17-2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第21页
        1.4.3 研究课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第21页
        1.4.4 课题预期成果和可能创新之处第21-22页
        1.4.5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2页
        1.4.6 计算依据第22-23页
第二章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方式第23-33页
    2.1 剪力连接件的类型第23-25页
    2.2 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第25-32页
        2.2.1 剪力钉第25-29页
        2.2.2 PBL键第29-31页
        2.2.3 其他连接件第31-32页
    2.3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第33-121页
    3.1 概述第33页
    3.2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第33-35页
    3.3 模型的加载第35页
    3.4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35-93页
        3.4.1 最大轴力组合工况第35-53页
        3.4.2 最大剪力组合工况第53-70页
        3.4.3 最大弯矩组合工况第70-87页
        3.4.4 钢混结合段横梁最薄弱截面应力分析第87-93页
    3.5 钢-混凝土结合段结合部受力分析第93-95页
        3.5.1 钢-混凝土结合段传力途径第93-94页
        3.5.2 钢-混凝土结合段传力和受力研究实质第94-95页
    3.6 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格室ANSYS接触分析模拟第95-112页
        3.6.1 结合段顶板钢格室计算第95-104页
        3.6.2 结合段底板钢格室计算第104-112页
    3.7 钢格室接触模型与非接触模型的对比第112-118页
        3.7.1 钢格室钢结构第112-115页
        3.7.2 钢格室混凝土结构第115-118页
        3.7.3 与顶板钢格室有限元模型(有接触)的对比第118页
    3.8 小结第118-121页
第四章 钢混结合段钢格室参数分析第121-136页
    4.1 进行参数分析计算的必要性第121页
    4.2 钢承压板厚度第121-125页
        4.2.1 钢承压板厚度为100mm第121-123页
        4.2.2 钢承压板厚度为20mm第123-124页
        4.2.3 钢承压板厚度不同时钢格室的计算结果第124-125页
    4.3 钢格室长度第125-130页
        4.3.1 钢格室长度为2.5m第125-127页
        4.3.2 钢格室长度为1.5m第127-129页
        4.3.3 钢格室长度不同时钢格室的计算结果第129-130页
    4.4 剪力钉和PBL键间距第130-135页
        4.4.1 剪力钉和PBL键的间距为100mm第130-132页
        4.4.2 剪力钉和PBL键的间距为200mm第132-133页
        4.4.3 剪力钉和PBL键的间距不同时钢格室的计算结果第133-135页
    4.5 小结第135-136页
第五章 钢混结合段施工第136-150页
    5.1 工程概况第136-137页
        5.1.1 总体概况第136页
        5.1.2 气候条件第136-137页
        5.1.3 工程难点第137页
    5.2 混凝土配合比第137-138页
    5.3 施工准备第138页
    5.4 混凝土浇筑第138-145页
        5.4.1 混凝土拌合和泵送第139页
        5.4.2 混凝土浇筑及布料第139-142页
        5.4.3 混凝土浇筑顺序第142-145页
        5.4.4 整平、收浆第145页
        5.4.5 混凝土养护第145页
    5.5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第145-148页
        5.5.1 钢纤维混凝土质量控制第145-146页
        5.5.2 保证混凝土的供应第146页
        5.5.3 混凝土浇筑布料措施第146-147页
        5.5.4 混凝土浇筑密实性保证措施第147-148页
        5.5.5 防污染措施第148页
    5.6 施工机械设备组织第148-149页
    5.7 小结第149-1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50-154页
    6.1 结论第150-151页
    6.2 建议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校前空间及其设计研究
下一篇:石油长输管道工程项目PMC管理模式应用的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