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1.1 背景 | 第8-9页 |
1.1.2 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2.1 研究问题及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1.2.4 本论文的难点与不足 | 第11-13页 |
2 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3-2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2.1.1 保障性住房概念 | 第13页 |
2.1.2 群体界定 | 第13-16页 |
2.1.3 房价收入比(Price Income Ratio) | 第16-18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公共品及政府责任理论 | 第18-20页 |
2.2.2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1-22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2.3.2 国外专家相关观点及研究 | 第26-29页 |
3 北京市住房制度变革及反思 | 第29-39页 |
3.1 北京市住房制度变革 | 第29-32页 |
3.2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内容 | 第32-37页 |
3.2.1 廉租房制度内容描述 | 第32-33页 |
3.2.2 经济适用房制度内容描述 | 第33-34页 |
3.2.3 限价房制度内容描述 | 第34-35页 |
3.2.4 公租房制度内容描述 | 第35-37页 |
3.3 对于制度变革及内容的反思 | 第37-39页 |
3.3.1 制度的性质 | 第37页 |
3.3.2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 第37页 |
3.3.3 制定制度的依据 | 第37-38页 |
3.3.4 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 第38-39页 |
4 制度实施动态及原因反思 | 第39-57页 |
4.1 现行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果 | 第39-42页 |
4.1.1 廉租房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39-40页 |
4.1.2 经济适用房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40页 |
4.1.3 限价房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40-41页 |
4.1.4 公租房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41-42页 |
4.2 现行保障房制度的缺陷及问题 | 第42-54页 |
4.2.1 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42页 |
4.2.2 相关机制存在漏洞 | 第42-44页 |
4.2.3 资金短缺,房源不足 | 第44-46页 |
4.2.4 设计滞后,质量存在隐患 | 第46-50页 |
4.2.5 各制度衔接遭遇空缺,出现“夹心层” | 第50-54页 |
4.3 制度产生问题的原因反思 | 第54-57页 |
4.3.1 管理理念层面 | 第54-55页 |
4.3.2 制度制定层面 | 第55页 |
4.3.3 制度实施层面 | 第55页 |
4.3.4 市场层面 | 第55-56页 |
4.3.5 居民意识层面 | 第56页 |
4.3.6 监管机制层面 | 第56-57页 |
5 改革建议及国际经验借鉴 | 第57-62页 |
5.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7-58页 |
5.2 加强政府责任意识 | 第58页 |
5.3 完善配套机制,杜绝制度漏洞 | 第58-59页 |
5.4 坚持多层次保障性住房政策,杜绝“夹心层”出现 | 第59-60页 |
5.5 完善保障性住房格局设计,严格监督建筑质量 | 第60页 |
5.6 扩大资金来源,确保有效房源 | 第60-62页 |
6 结论:本文写作的难点与重点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附录A 北京市廉租房申请、配租流程 | 第67-68页 |
附录B 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申请、配售流程 | 第68-69页 |
附录C 北京市限价房申请、配售流程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