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制下承销商声誉和IPO抑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1 理论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4.2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6 结构安排 | 第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IPO抑价程度综述 | 第13-15页 |
2.1.1 境外市场IPO抑价程度 | 第13-14页 |
2.1.2 中国市场IPO抑价程度 | 第14-15页 |
2.2 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 | 第15-19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8页 |
2.2.2 IPO抑价的其他理论 | 第18-19页 |
2.3 承销商声誉模型 | 第19-20页 |
2.4 IPO长期表现 | 第20-24页 |
2.4.1 IPO长期表现概述 | 第20-21页 |
2.4.2 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 第21-22页 |
2.4.3 IPO长期弱势的理论解释 | 第22-24页 |
2.5 法人配售 | 第24-25页 |
第三章 IPO抑价与投资银行誉实证研究 | 第25-34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5-26页 |
3.2 承销商声誉的衡量 | 第26-28页 |
3.2.1 国外排名方法 | 第26-27页 |
3.2.2 国内排名方法 | 第27-28页 |
3.2.3 本研究所采用的排名方法 | 第28页 |
3.3 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 | 第28-33页 |
3.3.1 回归方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 第28-29页 |
3.3.2 描述性统计 | 第29-30页 |
3.3.3 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3.3.4 回归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3.4 承销商声誉配售比例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配售比例与IPO后市表现 | 第34-41页 |
4.1 测量方法 | 第34-36页 |
4.2 IPO后市表现比较 | 第36-41页 |
4.2.1 单月数据比较 | 第36-38页 |
4.2.2 累计平均收益率 | 第38-39页 |
4.2.3 买入并持有收益率 | 第39-40页 |
4.2.4 成交量单月数据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6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1-43页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3-44页 |
5.4 对未来研究研究的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