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2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9页 |
| 1.1.1 工业废水污染及处理现状 | 第14-16页 |
| 1.1.2 发酵类抗生素废水污染及处理现状 | 第16-19页 |
| 1.2 DBP 的水体污染与深度处理现状 | 第19-29页 |
| 1.2.1 DBP 的水体污染及危害 | 第19-22页 |
| 1.2.2 DBP 的深度处理技术 | 第22-29页 |
| 1.3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9-39页 |
| 1.3.1 催化臭氧氧化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 1.3.2 均相臭氧催化氧化 | 第33-34页 |
| 1.3.3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 | 第34-39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9-40页 |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5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 2.1.1 实验废水 | 第42-43页 |
| 2.1.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3-44页 |
| 2.2 实验方案 | 第44-46页 |
| 2.2.1 颗粒活性炭的氨基化改性 | 第44页 |
| 2.2.2 臭氧催化氧化实验设计 | 第44-46页 |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6-50页 |
| 2.3.1 抗生素废水水质分析方法 | 第46页 |
| 2.3.2 氧化体系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46-48页 |
| 2.3.3 水样中有机物的 GC-MS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2.3.4 DBP 浓度的测定 | 第49页 |
| 2.3.5 DBP 降解中间产物的测定 | 第49-50页 |
| 2.3.6 改性 GAC 的表征 | 第5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3章 抗生素废水中特征难降解有机物的筛选 | 第51-78页 |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 3.2 难降解有机物的种类及分布 | 第52-57页 |
| 3.3 难降解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 第57-63页 |
| 3.3.1 不同难降解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 第58-60页 |
| 3.3.2 难降解有机物的分类含量 | 第60-62页 |
| 3.3.3 难降解有机物相对分子量分布特性 | 第62-63页 |
| 3.4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贡献度 | 第63-68页 |
| 3.5 特征难降解污染物的筛选 | 第68-76页 |
| 3.5.1 持久性有机物的筛选 | 第68-71页 |
| 3.5.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 | 第71-7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4章 O_3/GAC/H_2O_2复合工艺处理 DBP 的效能研究 | 第78-104页 |
| 4.1 引言 | 第78页 |
| 4.2 颗粒活性炭的优化改性与表征 | 第78-85页 |
| 4.2.1 颗粒活性炭的优化改性 | 第79-82页 |
| 4.2.2 改性颗粒活性炭的表征 | 第82-85页 |
| 4.3 O_3/GAC/H_2O_2复合工艺的建立 | 第85-87页 |
| 4.4 氧化剂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87-95页 |
| 4.4.1 臭氧投加浓度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88-90页 |
| 4.4.2 过氧化氢投加量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90-92页 |
| 4.4.3 氧化剂投加方式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92-94页 |
| 4.4.4 臭氧投加速率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94-95页 |
| 4.5 初始 pH 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95-98页 |
| 4.6 反应温度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4.7 活性炭投加量对 DBP 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5章 O_3/GAC/H_2O_2复合工艺催化氧化 DBP 的动力学评价及机理研究 | 第104-136页 |
| 5.1 引言 | 第104-105页 |
| 5.2 反应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105-107页 |
| 5.2.1 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 第105-106页 |
| 5.2.2 反应级数 | 第106-107页 |
| 5.3 DBP 降解的反应级数 | 第107-108页 |
| 5.4 关键控制参数下 DBP 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 | 第108-119页 |
| 5.4.1 DBP 在臭氧投加浓度下的降解速率 | 第108-111页 |
| 5.4.2 DBP 在过氧化氢投加量下的降解速率 | 第111-113页 |
| 5.4.3 DBP 在初始 pH 下的降解速率 | 第113-115页 |
| 5.4.4 DBP 在反应温度下的降解速率 | 第115-117页 |
| 5.4.5 DBP 在活性炭投加量下的降解速率 | 第117-119页 |
| 5.5 DBP 降解的经验动力学模型 | 第119-122页 |
| 5.6 DBP 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评价 | 第122-131页 |
| 5.6.1 臭氧消耗动力学过程 | 第122-127页 |
| 5.6.2 臭氧消耗动力学的控制参数 | 第127-130页 |
| 5.6.3 DBP 氧化降解的动力学评价 | 第130-131页 |
| 5.7 DBP 降解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 | 第131-134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 第6章 O_3/GAC/H_2O_2复合工艺处理 BTE 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与评价 | 第136-163页 |
| 6.1 引言 | 第136页 |
| 6.2 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中间产物 | 第136-153页 |
| 6.2.1 不同氧化时间下难降解有机物存在特点 | 第137-151页 |
| 6.2.2 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分析 | 第151-153页 |
| 6.3 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过程评价 | 第153-159页 |
| 6.3.1 碳的平均氧化数 | 第154-157页 |
| 6.3.2 废水中有机物碳的平均氧化阶段分析 | 第157-159页 |
| 6.4 催化氧化体系对废水可生化性能的影响 | 第159-161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 结论 | 第163-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6-18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8-190页 |
| 致谢 | 第190-19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