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页 |
1.2 病例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8页 |
1.2.1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1.2.2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1.2.3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1.3 MCI诊断和评估所用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 | 第18页 |
1.4 神经心理学量表分制及分测验介绍 | 第18-19页 |
1.5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四诊信息临床调查评分问卷》的研制 | 第19页 |
1.5.1 文献整理 | 第19页 |
1.5.2 建立备选条目池 | 第19页 |
1.5.3 备选条目筛查 | 第19页 |
1.5.4 症状条目量化 | 第19页 |
1.5.5 完成调查评分问卷研制 | 第19页 |
1.6 MCI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制定 | 第19-20页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20-21页 |
2 结果 | 第21-72页 |
2.1 轻度认知障碍(MCI)中医证素的规范化研究 | 第21-36页 |
2.1.1 四诊信息频数分布 | 第21页 |
2.1.2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四诊信息的聚类分析及其证素分布 | 第21-23页 |
2.1.3 轻度认知障碍各证素的主次症状及其权重的确定 | 第23-34页 |
2.1.4 研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素诊断评分表》 | 第34-36页 |
2.2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型的规范化研究 | 第36-65页 |
2.2.1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型的确立 | 第36页 |
2.2.2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型的分布 | 第36-37页 |
2.2.3 轻度认知障碍各证型的主次症状及其权重的确定 | 第37-65页 |
2.3 MCI中医证素及证型与认知功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第65-72页 |
2.3.1 整理MCI四诊信息调查数据库 | 第65页 |
2.3.2 MCI神经心理学量表与MCI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 | 第65-67页 |
2.3.3 MCI神经心理学量表与MCI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第67-72页 |
3 讨论 | 第72-87页 |
3.1 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属性 | 第72页 |
3.2 古代中医对MCI病机的认识 | 第72-75页 |
3.2.1 从痰及痰蒙心窍论治MCI | 第72页 |
3.2.2 从血瘀论治MCI | 第72-73页 |
3.2.3 从火热论治MCI | 第73页 |
3.2.4 从肝郁气逆论治MCI | 第73页 |
3.2.5 从肾精不足论治MCI | 第73-74页 |
3.2.6 从心肾不交论治MCI | 第74页 |
3.2.7 从心气血亏虚论治MCI | 第74页 |
3.2.8 从心脾两虚论治MCI | 第74-75页 |
3.3 MCI中医证素研究 | 第75-76页 |
3.3.1 MCI中医证素及其分布情况 | 第75页 |
3.3.2 MCI中医证素所属症状及其权重研究 | 第75-76页 |
3.4 MCI中医证型研究 | 第76-79页 |
3.4.1 MCI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 第76-77页 |
3.4.2 MCI中医证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77页 |
3.4.3 MCI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情况 | 第77-78页 |
3.4.4 MCI中医证型所属症状及其权重研究 | 第78-79页 |
3.5 MCI神经心理学量表与MCI中医证素和证型的关系研究 | 第79-87页 |
3.5.1 MoCA与MCI中医证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 第79-81页 |
3.5.2 AVLT与MCI中医证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 第81-82页 |
3.5.3 CDT与MCI中医证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 第82-84页 |
3.5.4 MMSE与MCI中医证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 第84-85页 |
3.5.5 MCI神经心理量表与认知功能水平关系研究总结 | 第85-87页 |
4 结论 | 第87-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二、创新性 | 第89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综述 | 第95-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附录(1-6)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