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互动发展研究 | 第14-26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1 城镇化概述 | 第14-16页 |
2.1.2 产业结构概述 | 第16-18页 |
2.1.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互动发展影响 | 第20-26页 |
2.2.1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 | 第20-22页 |
2.2.2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 第22-26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6-40页 |
3.1 陕西省城镇化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3.2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3.3 陕西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 第34-38页 |
3.3.1 从时序上看,陕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其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演变相辅相成 | 第34-36页 |
3.3.2 从地域上看,城镇化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差异相一致 | 第36-38页 |
3.4 陕西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的机遇 | 第38-40页 |
3.4.1 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 | 第38页 |
3.4.2 城市群与城镇群将成为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 | 第38-39页 |
3.4.3 陕西产业集群将促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4.2 数据的获取与指标数据 | 第40-42页 |
4.2.1 城镇化指标 | 第40-41页 |
4.2.2 产业结构指标 | 第41页 |
4.2.3 指标数据 | 第41-42页 |
4.3 实证结果及解释说明 | 第42-47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42-43页 |
4.3.2 协整检验 | 第43-44页 |
4.3.3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44-45页 |
4.3.4 VAR 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45-46页 |
4.3.5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 第46-47页 |
4.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7-48页 |
4.5 陕西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4.5.1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 第48页 |
4.5.2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 第48-49页 |
4.5.3 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还出于不合理的状态 | 第49-50页 |
4.5.4 陕西省劳动力结构变化与其产业结构变化不同步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52-56页 |
5.1 发挥龙头城市的作用,积极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52页 |
5.2 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并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 第52-53页 |
5.3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 | 第53页 |
5.4 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 第53-54页 |
5.5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 第54-55页 |
5.6 发展城乡循环经济,实现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