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总部经济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主要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第16-17页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6页
        1.4.2 逻辑结构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2 总部经济概述第18-26页
    2.1 总部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第18-19页
        2.1.1 总部经济的内涵第18页
        2.1.2 总部经济的特点第18-19页
    2.2 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第19-21页
        2.2.1 外部经济为总部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可行性第19-20页
        2.2.2 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为总部经济的实行提供了前提条件第20页
        2.2.3 转移成本的降低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20页
        2.2.4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20-21页
    2.3 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第21-22页
        2.3.1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21页
        2.3.2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21-22页
    2.4 总部经济的优势第22-23页
        2.4.1 税收贡献效应第22页
        2.4.2 消费拉动效应第22页
        2.4.3 就业贡献效应第22-23页
        2.4.4 产业乘数效应第23页
        2.4.5 社会资本效应第23页
    2.5 总部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第23-26页
        2.5.1 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第23-24页
        2.5.2 地区重要经济增长点第24页
        2.5.3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第24页
        2.5.4 提高了地区的创新能力第24-25页
        2.5.5 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第25-26页
3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第26-34页
    3.1 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形式第26-30页
        3.1.1 我国总部经济的整体形势第26-27页
        3.1.2 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路径第27-29页
        3.1.3 我国总部经济的模式创新第29-30页
    3.2 案例分析——上海陆家嘴总部经济的发展实践第30-31页
    3.3 案例分析——成都市青羊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实践第31-32页
    3.4 总部经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第32-34页
4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第34-45页
    4.1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概况第34-37页
        4.1.1 成都市总部经济的发展背景第34-35页
        4.1.2 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第35-36页
        4.1.3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的发展背景和战略意义第36-37页
    4.2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特点第37-40页
        4.2.1 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定位第37页
        4.2.2 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总部集聚区第37-39页
        4.2.3 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特点第39-40页
    4.3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优势第40-42页
        4.3.1 区域空间具有体量大优势第40-41页
        4.3.2 交通优势显著第41页
        4.3.3 后发优势明显第41页
        4.3.4 生态优势突出第41-42页
    4.4 成都市成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作用第42-45页
        4.4.1 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第42-43页
        4.4.2 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第43页
        4.4.3 发挥辐射效应,推动西部大开发第43-44页
        4.4.4 加强高端资源的聚集,提升成都综合竞争力第44-45页
5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5-54页
    5.1 土地开发模式尚不成熟,腾退速度缓慢第45-46页
        5.1.1 “198”区域开发模式尚不成熟第45-46页
        5.1.2 土地腾退速度缓慢第46页
    5.2 第三产比重较低、内部结构亟需优化第46-48页
        5.2.1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第46-47页
        5.2.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亟需优化第47-48页
    5.3 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第48-49页
        5.3.1 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第48-49页
        5.3.2 缺乏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第49页
    5.4 总部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相对缺乏第49-50页
    5.5 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第50-51页
        5.5.1 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第50-51页
        5.5.2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第51页
    5.6 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第51-53页
        5.6.1 高端商务办公楼宇缺乏第51-52页
        5.6.2 总部配套的专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52页
        5.6.3 总部配套的生活性服务业相对不足第52-53页
    5.7 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第53-54页
6 成都市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第54-66页
    6.1 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第54-56页
        6.1.1 加大土地开发力度第54-55页
        6.1.2 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第55-56页
    6.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56-57页
        6.2.1 发展商务服务业第57页
        6.2.2 发展商贸流通业第57页
        6.2.3 发展科技服务业第57页
    6.3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第57-60页
        6.3.1 完善总部吸引与培育政策第58-59页
        6.3.2 加强政府成员参与度,成立总部经济职能部门第59页
        6.3.3 建立合理考核机制,协调长短期利益矛盾第59-60页
    6.4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第60-61页
        6.4.1 围绕总部企业需求,加大对高端化、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量第60页
        6.4.2 建立高端人才交流机制,加大对总部企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第60页
        6.4.3 创新政府服务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新型政府管理与服务人才第60-61页
    6.5 加强招商引资与区域整体形象打造第61-62页
        6.5.1 建立网络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招商体系第61页
        6.5.2 加大对重点区域及重大项目的招商力度第61页
        6.5.3 加强总部经济品牌宣传与推介第61-62页
    6.6 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第62-65页
        6.6.1 总部经济载体改造建设第62-63页
        6.6.2 相关配套专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第63页
        6.6.3 相关配套生活性服务业的完善第63-65页
    6.7 有序推进总部基地项目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发展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演变机理与改进思路分析
下一篇: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