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17-19页 |
2. 房地产信托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 第19-32页 |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结构的变化 | 第19-23页 |
·银行贷款总量增加,但在总资金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 第20页 |
·直接融资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仍较小 | 第20-21页 |
·外资在房地产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 第21页 |
·多元化融资越来越受重视,房地产信托异军突起 | 第21-23页 |
·房地产信托及其初步发展 | 第23-28页 |
·房地产信托的概述 | 第23-26页 |
·房地产信托在我国发展的三阶段 | 第26-28页 |
·发展我国房地产信托信托的意义 | 第28-32页 |
·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 | 第28-30页 |
·有利于改善中小房地产业的市场地位 | 第30-31页 |
·有利于增强房地产开发的社会参与度 | 第31-32页 |
3. 房地产信托运作模式的国际经验 | 第32-43页 |
·美国房地产信托的运作环境和模式 | 第32-36页 |
·运作环境 | 第32-33页 |
·运作模式和流程 | 第33-36页 |
·日本房地产信托的运作模式和流程 | 第36-37页 |
·公司型 | 第36-37页 |
·契约型 | 第37页 |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托的运作环境和模式 | 第37-39页 |
·运作环境 | 第37-38页 |
·运作模式 | 第38-39页 |
·美、日、澳房地产信托运作环境和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美、日、澳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税收和法规方面 | 第41页 |
·管理模式方面 | 第41-42页 |
·运作目的和方式 | 第42页 |
·交易规则 | 第42-43页 |
4. 我国房地产信托运作模式的转型 | 第43-54页 |
·我国现行房地产信托运作模式的缺陷 | 第43-44页 |
·债务型信托模式与银行贷款模式的冲突 | 第43-44页 |
·抑制了房地产信托优势作用的发挥 | 第44页 |
·我国房地产信托模式转型的方向----权益型信托模式 | 第44-46页 |
·权益型房地产信托模式的类型 | 第46-49页 |
·伞形的合伙房地产信托 | 第46-48页 |
·DOWNREIT房地产信托 | 第48-49页 |
·我国权益型房地产信托演进的渐变模式 | 第49-54页 |
·物业持有型模式 | 第50-51页 |
·物业开发行模式 | 第51-54页 |
5. 权益型信托模式的运作条件及改进措施 | 第54-74页 |
·权益型信托模式所需的市场条件 | 第54-56页 |
·建立权益型房地产信托的税收和法律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引入信托资金"第三方"外部监管模式 | 第55页 |
·建立房地产股权投资信托的项目评估机制 | 第55-56页 |
·逐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股权投资信托计划的流通机制 | 第56页 |
·我国推行权益型信托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6-64页 |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56-59页 |
·信息披露和有效监管不到位 | 第59-61页 |
·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 第61-62页 |
·产品创新及应用力度不够 | 第62-63页 |
·专业房地产信托机构和专业化人才的匮乏 | 第63-64页 |
·推行权益型房地产信托的改进措施 | 第64-74页 |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64-66页 |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 第66-70页 |
·加强监管,规范房地产信托的投资运作 | 第70-71页 |
·积极进行制度和业务的创新 | 第71-72页 |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