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导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假设、思路及方法第11-12页
        1.2.1 研究假设第11页
        1.2.2 研究思路第11页
        1.2.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1.3.1 创新点第12页
        1.3.2 不足之处第12-13页
    1.4 框架结构第13-15页
2. 文献回顾第15-21页
    2.1 城市化水平测度研究第15-16页
    2.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第16-17页
    2.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作用的研究第17-18页
    2.4 评述第18-21页
3. 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第21-37页
    3.1 城市化的含义及测度方法第21-24页
        3.1.1 城市化的含义第21-23页
        3.1.2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第23-24页
    3.2 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第24-26页
        3.2.1 古典分工理论第24页
        3.2.2 区位理论第24-25页
        3.2.3 新古典增长理论第25页
        3.2.4 新经济地理学观点第25-26页
    3.3 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第26-28页
        3.3.1 非均衡增长理论第26-27页
        3.3.2 内生增长理论第27页
        3.3.3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第27-28页
    3.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的内在基础第28-29页
    3.5 方法及模型介绍第29-37页
        3.5.1 主成分分析方法第29-31页
        3.5.2 聚类分析方法第31-32页
        3.5.3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第32-33页
        3.5.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33页
        3.5.5 VAR模型第33-34页
        3.5.6 脉冲响应函数法第34-35页
        3.5.7 方差分解法第35-37页
4. 四川省城市化的历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46页
    4.1 四川省城市化历程第37-39页
    4.2 四川省城市化的现状第39-41页
    4.3 四川省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5页
        4.3.1 同西部省份相比城镇化率较低第41-42页
        4.3.2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明显第42-43页
        4.3.3 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第43页
        4.3.4 城市集聚、扩散、辐射功能较弱第43-45页
    4.4 小结第45-46页
5. 四川省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第46-55页
    5.1 主成分分析第46-51页
    5.2 聚类分析第51-53页
    5.3 小结第53-55页
6.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第55-68页
    6.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第55-56页
    6.2 协整检验第56-58页
    6.3 误差修正模型第58-59页
    6.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59-61页
    6.5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第61-66页
    6.6 小结第66-68页
7. 结论与政策启示第68-71页
    7.1 结论第68-69页
    7.2 政策启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FT物流集团企业文化战略构建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政治关联与公司业绩表现--以“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下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