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校园网与数字化校园概述 | 第9页 |
1.1.2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网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国内外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1.3 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的意义 | 第11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2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关键技术 | 第13-16页 |
2.1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 | 第13-14页 |
2.2 无线局域网管理CAPWAP协议 | 第14页 |
2.3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 | 第14-15页 |
2.4 可靠性技术 | 第15-16页 |
2.4.1 链路聚合技术 | 第15页 |
2.4.2 BFD技术 | 第15-16页 |
3 某高校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网总体设计 | 第16-31页 |
3.1 当前网络现状 | 第16页 |
3.2 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3.3 网络建设遵循的原则 | 第18-19页 |
3.4 网络方案总体设计 | 第19-26页 |
3.4.1 网络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3.4.2 无线校园网设计 | 第20-24页 |
3.4.3 IPv6规划设计 | 第24-26页 |
3.4.4 网络出口设计 | 第26页 |
3.5 网络设备选型 | 第26-31页 |
3.5.1 网络设备选型总体要求 | 第26-27页 |
3.5.2 网络改造设备选型 | 第27-31页 |
4 某高校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网实现方案 | 第31-51页 |
4.1 网络解决方案 | 第31-36页 |
4.1.1 核心层网络解决方案 | 第31页 |
4.1.2 汇聚层网络解决方案 | 第31-32页 |
4.1.3 接入层网络解决方案 | 第32-33页 |
4.1.4 部分数据配置 | 第33-36页 |
4.2 网络出口解决方案 | 第36页 |
4.3 无线校园网解决方案 | 第36-42页 |
4.3.1 无线工程实施解决方案 | 第36-39页 |
4.3.2 覆盖方案汇总 | 第39-40页 |
4.3.3 无线设备的数据配置 | 第40-42页 |
4.4 IPv6解决方案 | 第42-44页 |
4.4.1 IPv6地址分配 | 第42-43页 |
4.4.2 OSPFv3路由解决方案 | 第43-44页 |
4.5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第44-47页 |
4.5.1 网络中的安全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4.5.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第45-47页 |
4.5.3 网络安全部署总结 | 第47页 |
4.6 网络设备安装实施方案 | 第47-51页 |
4.6.1 网络设备安装流程 | 第47-48页 |
4.6.2 机房环境方案 | 第48页 |
4.6.3 设备固定方案 | 第48-49页 |
4.6.4 散热方案 | 第49页 |
4.6.5 布线方案 | 第49-50页 |
4.6.6 标签方案 | 第50页 |
4.6.7 接地方案 | 第50-51页 |
5 网络方案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1-61页 |
5.1 IPv6实验项目 | 第51-54页 |
5.1.1 OSPFv3功能实验 | 第51页 |
5.1.2 DHCPv6 Relay功能实验 | 第51-53页 |
5.1.3 DHCPv6 Snooping功能实验 | 第53-54页 |
5.2 IRF实验项目 | 第54-58页 |
5.2.1 IRF2智能弹性堆叠实验 | 第54-55页 |
5.2.2 IRF2堆叠分裂及恢复实验—BFD模式 | 第55-56页 |
5.2.3 IRF2堆叠分裂及恢复实验—LACP模式 | 第56-57页 |
5.2.4 IRF智能弹性堆叠实验 | 第57-58页 |
5.3 WLAN实验项目 | 第58-61页 |
5.3.1 基于频段的频谱导航(5G优先)实验 | 第58-59页 |
5.3.2 基于接入用户带宽限速实验 | 第59-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方案总结 | 第61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