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分析 | 第14-20页 |
2.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2.2 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现状 | 第17-18页 |
2.3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特点 | 第18-19页 |
2.4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 第19-20页 |
2.4.1 企业内在发展需要 | 第19页 |
2.4.2 外部驱动因素 | 第19-20页 |
3 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 第20-31页 |
3.1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内容 | 第20-28页 |
3.1.1 战略计划阶段的风险内容 | 第20-23页 |
3.1.2 战略实施阶段的风险内容 | 第23-26页 |
3.1.3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内容 | 第26-28页 |
3.2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 第28-30页 |
3.2.1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 第28页 |
3.2.2 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步骤 | 第28-30页 |
3.3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意义及缺陷 | 第30-31页 |
4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 第31-34页 |
4.1 案例回顾 | 第31页 |
4.2 吉利并购沃尔沃整合风险分析 | 第31-34页 |
4.2.1 战略整合风险 | 第31-32页 |
4.2.2 管理的整合风险 | 第32-33页 |
4.2.3 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 第33页 |
4.2.4 财务整合风险 | 第33-34页 |
5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 第34-39页 |
5.1 政治风险的防范 | 第34-35页 |
5.1.1 建立政治风险超前预警机制 | 第34页 |
5.1.2 积极开展政府商业外交 | 第34-35页 |
5.2 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35-36页 |
5.2.1 详细研究跨国并购的法律政策 | 第35页 |
5.2.2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5.3 目标企业定价风险的防范 | 第36页 |
5.4 融资风险的防范 | 第36-37页 |
5.5 整合风险的防范 | 第37-39页 |
5.5.1 文化一体化整合 | 第37页 |
5.5.2 人力资源一体化整合 | 第37-38页 |
5.5.3 经营一体化整合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