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种悬钩子属植物表型性状数量分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悬钩子属植物的价值及用途 | 第8-11页 |
·食用价值 | 第8-9页 |
·药用价值 | 第9-10页 |
·化工产业价值 | 第10页 |
·园林观赏价值 | 第10-11页 |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及分布 | 第11-13页 |
·悬钩子属植物分类学研究 | 第13-16页 |
·悬钩子属植物的主要形态分类系统 | 第13-14页 |
·悬钩子属系统进化关系的争论 | 第14页 |
·中国悬钩子属分类中存在的分歧 | 第14-16页 |
·数量分类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进展 | 第16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材料来源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21页 |
·性状选取及编码 | 第17页 |
·数量性状的测定 | 第17-19页 |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聚类方法 | 第2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Q聚类 | 第21-24页 |
·R聚类 | 第24-2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7-31页 |
·主成分提取 | 第27-30页 |
·性状的主成分载荷 | 第30页 |
·主成分向量及作用 | 第30-31页 |
5 讨论 | 第31-35页 |
·红毛悬钩子的归属 | 第31-32页 |
·部分种与变种的关系 | 第32页 |
·分类性状的选择 | 第32-33页 |
·系统进化关系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