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概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融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2.1.1 西方经济学提高公共产品效率理论 | 第14-15页 |
2.1.2 项目区分理论 | 第15-16页 |
2.1.3 投融资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 基本范畴界定 | 第17-19页 |
2.2.1 地方政府 | 第17页 |
2.2.2 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 | 第17页 |
2.2.3 地方政府投融资项目 | 第17页 |
2.2.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 | 第17-19页 |
3 国内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分析 | 第19-27页 |
3.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模式 | 第19-21页 |
3.1.1 银行贷款 | 第19-20页 |
3.1.2 城投债 | 第20页 |
3.1.3 股权融资 | 第20-21页 |
3.1.4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 | 第21页 |
3.2 国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先进融资经验 | 第21-24页 |
3.2.1 美国Municipal Bonds(市政债券)融资模式 | 第21-22页 |
3.2.2 日本地方政府公债模式 | 第22-23页 |
3.2.3 法国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模式 | 第23页 |
3.2.4 澳大利亚国库公司债券发行模式 | 第23-24页 |
3.2.5 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的经验启示 | 第24页 |
3.3 国内开发区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第24-27页 |
3.3.1 土地开发融资模式 | 第24-25页 |
3.3.2 产业及创业基金融资模式 | 第25页 |
3.3.3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 第25-26页 |
3.3.4 国内开发区融资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26-27页 |
4 白沙洲工业园区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7-35页 |
4.1 白沙洲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4.2 园区融资现状与分析 | 第28-34页 |
4.2.1 园区融资现状 | 第28-29页 |
4.2.2 园区融资模式分析 | 第29-34页 |
4.3 园区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5页 |
5 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融资案例比较及分析 | 第35-51页 |
5.1 标准厂房银行贷款模式 | 第35-43页 |
5.1.1 项目简介 | 第35-37页 |
5.1.2 产品及市场分析 | 第37-38页 |
5.1.3 财务效益分析 | 第38-42页 |
5.1.4 项目风险 | 第42-43页 |
5.1.5 项目总体评价 | 第43页 |
5.2 标准厂房项目发行基金模式 | 第43-46页 |
5.2.1 项目参与方 | 第44页 |
5.2.2 基金的运作模式 | 第44-46页 |
5.2.3 基金特点 | 第46页 |
5.2.4 项目评价 | 第46页 |
5.3 标准厂房融资租赁贷款模式 | 第46-51页 |
5.3.1 项目参与方 | 第47页 |
5.3.2 项目运作模式 | 第47-48页 |
5.3.3 资产收购与租赁分析 | 第48-49页 |
5.3.4 项目总体评价 | 第49-51页 |
6 白沙洲工业园区融资平台模式构建 | 第51-57页 |
6.1 做大做强衡阳白沙洲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第52-53页 |
6.2 组建园区担保机构 | 第53-54页 |
6.3 设立产业及创业基金 | 第54-55页 |
6.4 启动上市前期建设 | 第55页 |
6.5 创新融资模式 | 第55-5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