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S跟踪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TaaS相关研究 | 第17-29页 |
2.1 云计算 | 第17-19页 |
2.1.1 云计算概念 | 第17页 |
2.1.2 云计算层次 | 第17-19页 |
2.2 TaaS | 第19-22页 |
2.2.1 TaaS定义 | 第19页 |
2.2.2 TaaS的特征与优点 | 第19-20页 |
2.2.3 TaaS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3 PaaS平台 | 第22-28页 |
2.3.1 GAE | 第22页 |
2.3.2 Windows Azure | 第22-23页 |
2.3.3 OpenShift | 第23-24页 |
2.3.4 SAE | 第24-25页 |
2.3.5 Cloud Foundry | 第25-26页 |
2.3.6 PaaS平台比较和选择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TaaS跟踪监控技术 | 第29-3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29-30页 |
3.3 TaaS跟踪监控技术的挑战 | 第30-31页 |
3.4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 | 第31-32页 |
3.4.1 TaaS层次 | 第31页 |
3.4.2 TaaS总体架构及跟踪监控子系统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需求与总体设计 | 第33-43页 |
4.1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33-36页 |
4.1.1 监控理由 | 第33页 |
4.1.2 监控粒度 | 第33-34页 |
4.1.3 监控指标 | 第34页 |
4.1.4 故障检测 | 第34-36页 |
4.1.5 监控结果 | 第36页 |
4.2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需求获取 | 第36-39页 |
4.2.1 功能获取 | 第36-38页 |
4.2.2 用例获取 | 第38-39页 |
4.3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9-42页 |
4.3.1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9-41页 |
4.3.2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43-65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监控 | 第43-49页 |
5.2.1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数据的采集 | 第43-45页 |
5.2.2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数据的传送 | 第45-46页 |
5.2.3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数据的分析 | 第46-47页 |
5.2.4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数据的显示 | 第47-49页 |
5.3 TaaS服务可用性监控 | 第49-51页 |
5.3.1 TaaS子服务接口的监控 | 第50页 |
5.3.2 TaaS服务组合框架的监控 | 第50-51页 |
5.4 用户访问TaaS监控 | 第51-54页 |
5.4.1 Session机制 | 第51-52页 |
5.4.2 在线人数及访问量的监控 | 第52-54页 |
5.5 GUI监控 | 第54-56页 |
5.5.1 网页标题的监控 | 第54页 |
5.5.2 出站链接的监控 | 第54-55页 |
5.5.3 网页闭合性的监控 | 第55-56页 |
5.6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类图 | 第56-61页 |
5.6.1 TaaS子服务运行状况监控类图 | 第56-58页 |
5.6.2 TaaS服务可用性监控类图 | 第58-59页 |
5.6.3 用户访问TaaS监控类图 | 第59-60页 |
5.6.4 GUI监控类图 | 第60-61页 |
5.7 数据库的设计 | 第61-6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实现 | 第65-73页 |
6.1 环境部署 | 第65-68页 |
6.1.1 开发环境和语言 | 第65页 |
6.1.2 CF的安装 | 第65-66页 |
6.1.3 CF+Eclipse | 第66-68页 |
6.2 TaaS跟踪监控子系统的展示 | 第68-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工作总结 | 第73页 |
未来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