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税调整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8-12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纳税调整权的一般理论 | 第12-21页 |
1.1 纳税调整权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5页 |
1.1.1 纳税调整权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纳税调整权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 纳税调整权的法律特征 | 第15-18页 |
1.2.1 兼具职权和职责属性的行政权 | 第15-16页 |
1.2.2 确保税收债权实现的税收程序权 | 第16-17页 |
1.2.3 税法规范授予征税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 第17-18页 |
1.3 税法规制纳税调整权的价值定位与基本思路 | 第18-21页 |
1.3.1 税法规制纳税调整权的价值定位 | 第18-19页 |
1.3.2 税法规制纳税调整权的基本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一般纳税调整权 | 第21-27页 |
2.1 一般纳税调整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1 税法的独立性 | 第21-22页 |
2.1.2 情势变更原则 | 第22-23页 |
2.2 我国一般纳税调整权中的缺陷 | 第23-24页 |
2.2.1 调整方式有失偏颇 | 第23页 |
2.2.2 调整期限规定不足 | 第23-24页 |
2.3 规范一般纳税调整权的法律措施 | 第24-27页 |
2.3.1 转变调整方式 | 第24-25页 |
2.3.2 完善调整期限的规定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特别纳税调整权 | 第27-39页 |
3.1 特别纳税调整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3.1.1 实质课税原则 | 第27-28页 |
3.1.2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28-29页 |
3.2 特别纳税调整权有关的具体制度 | 第29-32页 |
3.2.1 行使条件 | 第29-30页 |
3.2.2 调整方法 | 第30-31页 |
3.2.3 调整程序 | 第31-32页 |
3.2.4 追溯调整期限 | 第32页 |
3.3 特别纳税调整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3.1 预约定价安排管理的不足 | 第32-33页 |
3.3.2 一般反避税条款适用的困境 | 第33-35页 |
3.3.3 法律责任与税收权力不对称 | 第35页 |
3.4 规制特别纳税调整权的法律措施 | 第35-39页 |
3.4.1 预约定价安排管理的完善 | 第35-36页 |
3.4.2 解决一般反避税条款适用困境的对策 | 第36-37页 |
3.4.3 明晰法律责任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