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黄河中游径流及输沙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7页
        1.2.1 黄河水沙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2 影响径流及输沙的因素第21-25页
        1.2.3 河流水沙动态关系研究第25-27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7-30页
        1.3.1 研究目标第27页
        1.3.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3 技术路线第28页
        1.3.4 研究区选取第28-30页
第二章 黄河中游径流及输沙的空间格局第30-41页
    2.1 黄河中游概况第30-31页
    2.2 资料与方法第31-35页
        2.2.1 数据资料第31-32页
        2.2.2 研究方法第32-3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2.3.1 年径流及输沙量的时间趋势第35-36页
        2.3.2 径流及输沙量变化的空间分异第36-39页
        2.3.3 径流及输沙收支分析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河龙区间干流及支流输沙量变化第41-57页
    3.1 河龙区间概况第41-44页
        3.1.1 河龙区间干流区段第42-43页
        3.1.2 河龙区间支流概况第43-44页
    3.2 资料与方法第44-45页
        3.2.1 数据资料第44页
        3.2.2 研究方法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5页
        3.3.1 河龙区间径流及输沙量的时空特征第45-47页
        3.3.2 输沙量的趋势分析第47-48页
        3.3.3 输沙量的突变分析第48-51页
        3.3.4 干、支流输沙贡献第51-54页
        3.3.5 输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典型子流域径流及输沙的关系第57-79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57-60页
    4.2 资料与方法第60-61页
        4.2.1 数据资料第60页
        4.2.2 研究方法第60-6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1-74页
        4.3.1 典型支流水沙变化趋势第61-64页
        4.3.2 流域尺度水沙关系第64-65页
        4.3.3 洪水事件过程中水沙变化关系第65-66页
        4.3.4 流域洪水事件量级第66-68页
        4.3.5 洪水过程径流-泥沙滞回关系第68-74页
    4.4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于子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第74-77页
        4.4.1 降雨第74-75页
        4.4.2 水土保持措施第75-76页
        4.4.3 植被第76-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水沙变化主要驱动因素第79-100页
    5.1 资料与方法第79-81页
        5.1.1 资料数据第79-80页
        5.1.2 研究方法第80-81页
    5.2 驱动因素分析第81-94页
        5.2.1 气候变化第81-87页
        5.2.2 水土保持措施第87-89页
        5.2.3 水库建设第89-93页
        5.2.4 引水第93-94页
    5.3 降水和人类活动对于径流-输沙的贡献率第94-97页
        5.3.1 降水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及输沙影响的量化分析第95-96页
        5.3.2 以往贡献率研究结果比对第96-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100-104页
    6.1 主要结论第100-102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纳米粒子的光电性质及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下一篇: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