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低扭曲几何映射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问题第16-22页
        1.2.1 曲面表示第16-17页
        1.2.2 映射的定义第17-19页
        1.2.3 映射的应用第19-22页
    1.3 研究现状第22-29页
        1.3.1 球面参数化第22-26页
        1.3.2 平面三角网格上低扭曲映射第26-29页
    1.4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9-31页
第2章 连续及离散形式下曲面上的几何映射第31-44页
    2.1 连续形式下曲面的微分几何概念和性质第31-38页
        2.1.1 曲线第31-32页
        2.1.2 曲面第32-36页
        2.1.3 曲面之间的映射第36-38页
    2.2 离散曲面上的几何映射第38-43页
        2.2.1 三角网格上映射的基本概念第38-39页
        2.2.2 三角网格上映射的扭曲第39-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尽可能保刚性的球面参数化第44-63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预备知识第45-50页
        3.2.1 ARAP能量第45-48页
        3.2.2 尽可能保刚性的平面参数化方法第48-50页
    3.3 尽可能保刚性的球面参数化第50-55页
        3.3.1 基于三维ARAP能量的球面参数化模型第50-51页
        3.3.2 从局部到整体的球面参数化方法第51-55页
    3.4 实验结果第55-58页
    3.5 算法分析第58-61页
        3.5.1 不同初始参数化的球面参数化第58页
        3.5.2 不同分辨率网格的球面参数化第58-59页
        3.5.3 算法的收敛性第59页
        3.5.4 复杂几何网格的球面参数化第59-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低扭曲的有效球面参数化第63-83页
    4.1 引言第63-65页
    4.2 预备知识第65-69页
        4.2.1 MIPS方法第65-66页
        4.2.2 AMIPS方法第66-69页
        4.2.3 不精确Block Coordinate Descent方法第69页
    4.3 低扭曲的球面参数化第69-73页
        4.3.1 参数化模型第69-70页
        4.3.2 数值优化第70-73页
    4.4 数值实验第73-77页
        4.4.1 保长度的球面参数化第74-76页
        4.4.2 保角度的球面参数化第76-77页
    4.5 算法分析第77-81页
        4.5.1 不同初始参数化的球面参数化第77-78页
        4.5.2 不同分辨率数据的球面参数化第78-79页
        4.5.3 参数的动态调整第79-80页
        4.5.4 算法的收敛性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基于拟共形映射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第83-102页
    5.1 引言第83-84页
    5.2 相关工作第84-85页
        5.2.1 低维形变空间第84-85页
        5.2.2 基于函数空间的形变空间第85页
        5.2.3 拟共形映射第85页
    5.3 预备知识第85-87页
    5.4 基于拟共形映射空间的图像特征点对应问题的模型第87-89页
    5.5 数值实现第89-92页
        5.5.1 三角网格上离散第89-90页
        5.5.2 数值优化第90-92页
    5.6 数值实验第92-96页
        5.6.1 合成数据第93页
        5.6.2 真实图像第93-96页
    5.7 算法分析第96-100页
        5.7.1 特征点匹配的质量第96页
        5.7.2 特征点匹配的——性质第96-97页
        5.7.3 算法的运行时间第97-99页
        5.7.4 算法的收敛性第99-100页
        5.7.5 算法参数的选择第100页
    5.8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5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02-103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番茄新病害—番茄织球壳萎蔫病研究
下一篇:受限回程链路下的协作网络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