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风雨激振的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现场观测 | 第10-12页 |
1.2.2 风洞试验 | 第12-17页 |
1.2.3 理论分析 | 第17页 |
1.2.4 CFD数值模拟 | 第17-19页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风雨激振理论分析及其计算模型建立 | 第21-33页 |
2.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第21-22页 |
2.2 水膜运动方程 | 第22-25页 |
2.3 斜拉索振动方程 | 第25-27页 |
2.4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风速、斜拉索倾角、风偏角对斜拉索水线形成的影响 | 第33-43页 |
3.1 数值求解流程 | 第33-34页 |
3.2 基本参数选取 | 第34-35页 |
3.3 数值计算结果 | 第35-41页 |
3.3.1 不同风速对水线形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不同斜拉索倾角对水线形成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3 不同风偏角对水线形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不同风速下水线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分析 | 第43-61页 |
4.1 数值计算结果 | 第43-59页 |
4.1.1 U_0= 6.00 m/s时水膜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响应 | 第44-46页 |
4.1.2 U_0= 7.40 m/s时水膜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响应 | 第46-50页 |
4.1.3 U_0= 7.72 m/s时水膜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响应 | 第50-53页 |
4.1.4 U_0= 8.04 m/s时水膜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响应 | 第53-56页 |
4.1.5 U_0= 10.00 m/s时水膜形态、升力、拉索振动耦合响应 | 第56-59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